• 62阅读
  • 0回复

饭店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25
第2版()
专栏:

饭店新风
新华社记者 丁乙
新时代的新事可真多!以往,开饭店的总希望人们摆盛宴;而现在,有的饭店却恳劝顾客少开销。这故事发生在山东平阴县城。
前些天,平阴县城正逢大集。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各家饭店显得格外热闹。
中午十二点左右,有六个衣着整洁的顾客来到了饮食服务公司南门里饭店。他们是特意从农村进城来摆喜酒酬谢客人的。落座之后,他们便招呼服务员点菜。只见他们点了黄焖鸡、油炸里脊等等四大盘八海碗,又点了好几瓶白兰地和玫瑰酒。
服务员张福莲一面热情地接待,一面暗暗盘算:这一桌酒席至少也要四十多元,为了吃这顿饭,就得花四百多斤小麦!再说,六个人无论如何也吃不了这么多菜,喝不了这么多酒,这不是浪费吗!他又想到当地农村有个旧风俗习惯,领了结婚证要上饭店请客,请客就要大摆酒席,许多农民往往为了摆阔气,弄得背了一身债,给以后过日子带来很多困难。想到这里,他就热情地同那几位顾客商量说:“咱都是住家过日子的庄稼人,也是最讲实际的人。咱就实打实地说了吧。虽然公社化使咱们社员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可是咱们应该拿富日子当穷日子过,不能忘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虽然咱这里有一套旧风俗习惯,可是摆喜酒也用不着十个盘子八个碗。咱们六个人来上花样不同的四盘菜和一个汤,再来一瓶山东白干酒,这样花钱不多,同样能够吃饱喝好,你们看好不好?”这一番话说得在座的六个顾客都笑了。其中一位年岁较大的老人笑呵呵地朝着服务员点了点头说:“好啊!您说的挺实在。不能只顾一时不管将来。咱就照您刚才的意见去办吧!”结果,这桌喜酒只花了七元多钱,六个人都吃得酒足饭饱,高高兴兴地走了。
平阴县饮食行业里的这种新风尚,是职工们经过一番争论之后才出现的。
去年十二月,平阴县商业局长张建华在南门里饭店当服务员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一天营业结束之后,他与服务员谈起这一天的工作情况时,服务员孔庆芬眉飞色舞地说:“局长,我今天做了一笔大买卖,一个结婚的举行请客礼可大方啦,新郎新娘加上几个客人和小孩,一次就花了四十多元办了一桌酒席。象这样的买卖多做几次,咱的利润计划就可以大大超额啦!”从部队刚转业不久的张建华听了后,当时嘴里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在想:转业时上级再三教育要把军队的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光荣革命传统带到新岗位上去。既然如此,那么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商业工作者应该怎样对待这件事呢?现在全国都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我们总不能对这种大吃大喝的浪费现象采取旁观的态度。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就把这件事提交饮食服务公司党支部委员会研究。经过研究,支部就在全公司组织了一次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有的说:“开饭店不怕大肚子汉,咱做饭菜就是卖的,管人家花钱多少干啥!反正你买我就卖,只要服务周到就对得起顾客了。”也有的说:“干饮食服务工作,就是让人家吃喝,不让人家大摆宴席是狗咬老鼠多管闲事。”可是多数服务员却认为,做一个社会主义商业服务员,应该有明确的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观点,不能抱着你买我卖、赚钱就行的态度。必须十分关心顾客,帮助顾客不花不得当的钱,在社会上树立起一种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好风气。六十多岁的老厨师程继曾激动地说:“过去咱就是不知道开饭馆与革命的关系,总是跳不出单纯做买卖的小圈子,光想钱卖得越多越好,至于顾客的钱花的得当不得当,就不管了,这怎么能算是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群众服务呢?”
这番讨论,把全店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起来了。从此开始,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上都增加了新的东西:在社会主义的饭店里,不仅要做一个好营业员,还得做一个移风易俗的好宣传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