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牧区人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1-25
第6版()
专栏:兄弟民族新歌

牧区人家
王志彬
我到鄂尔多斯高原上去参加劳动。那里有一个秀丽的山区牧村,名字叫乌兰套勒盖。
一进村,正好碰上生产队长道布敦。寒暄了一阵,我就准备到我的老房东丹巴大叔家去。道布敦告诉我,丹巴大叔全家早就搬走了,现在正在一个新开辟的牧场上试放细毛羊。
我忙问:“放得怎么样?”
道布敦说:“眼下还不知道。这几天正忙着接春羔子,我正想到他老人家那里去看看呢!”
第二天下午,我决定跟道布敦到丹巴大叔的牧场上去。备好马,正要上路,广播电台的记者李丹,带着台小型录音机来了。他想找个牧民谈谈生活情况。道布敦爽快地说:“你要是不累,就跟着我们走吧!”
路很远。月牙儿升起的时候,我们翻上了一道高高的沙梁,顺着道布敦的指点望去,才依稀看到了那个牧场的轮廓。一片大草滩被起伏的沙岗围绕着,一潭泉水在草滩上放着银光。夜风微微吹拂着,山野里很静。
下了沙梁,就进入了一道黝黑深邃的沟谷。马蹄得得地响着,把栖息在沟壁上的沙鹅都惊飞起来了。
砰!砰!突然从沟口传来了两声枪响,我忙勒紧了马缰。道布敦说:“甭怕!这里就只丹巴大叔一家一户,准是他们在打狼哩!”
我们放开马跑过去,果真是丹巴大叔把一只大灰狼打死了。老人家见到我们,喜出望外,兴致勃勃地说:“你们来得真好!这恶东西害得我半月没好生睡觉了,不是你们挡住它的逃路,它又从这沟里溜掉了。快!快回家歇歇吧!”
出了沟口,就看到丹巴大叔的新居了。房舍修盖得挺好,三间正房座落在一个山坳坳里,正房西边是牛棚,东边是羊圈。山坡上长着几行杏树,粉丹丹的花儿,香气浓郁极了。
丹巴大叔的老伴娜仁大婶和她的女儿乌日娜都还没睡。我们按照民族习惯问过安好,娜仁大婶就下了炕,领女儿烧茶去了。
丹巴大叔提出个酒葫芦,把盖子一掀,递到我们面前说:“来吧,别的吃喝,等等再说。到我老丹巴家里来,先得喝口酒!”看到我们依次照办了,丹巴大叔爽朗地笑道:“好!好!爽快人!你们先歇着,我得看看羊群去了。”
丹巴大叔走后,我们端详起屋里的摆设来。墙壁刷得白生生的。正面墙上,挂着毛主席象。炕上铺着色彩鲜艳的绒毯子。炕角上对摆着红漆黄铜的大木箱子;一台收音机,放在迎门的大红柜上。
李丹同志感慨地说:“听说解放以前,这一带蒙古牧民穷得买不起一只毡靴子。官僚、王爷、还有商人,把牧民们的血都要喝干了。现在牧民的生活达到了这种水平,可真是不简单哪!”
道布敦说:“对着哩!从前丹巴大叔一家都是王爷府上的奴隶,穷得连半条羊腿都没有……”
正在这时候,娜仁大婶端着一大盘子奶食,乌日娜提着个金黄晶亮的奶茶筒,一前一后进来了。乌日娜把个精致的红漆小桌放在炕上,等她摆好镶着银边的木碗和筷子,我们就边吃边唠起来。李丹同志一边请娜仁大婶上炕,一边把录音机摆设好,笑着对我们说:“随便谈谈吧!”
道布敦说:“娜仁大婶,这位电台的李同志想请你老人家说说现在的新生活。”
娜仁大婶毫不拘束地说起来:“我们家一共四口人,我跟老汉一直是放羊的,我女儿是初中毕业生,去年回家来参加了生产,我们的儿子叫旺布,现在在北京念大学。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解放前,我结婚的时候,就住在个土窑洞里,衣裳破得露着肉,一年到头不知道吃饱了是个啥滋味哩!”
我问:“你老人家住在这里,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吗?”
娜仁大婶说:“有啥不方便的!咱这会儿不是一家一户,走多远也有个集体!休息时候还有个收音机呢!”
乌日娜抢上来说:“逢年过节,生产队长还派人把我们换回去休息。去年春节,我们一家还到东胜去逛了一趟呢,可让我妈开了眼,见了大世面!”
道布敦问道:“咱这里的羔子下了多少啦?”
乌日娜说:“下十三个了。长得可好啦,一个个活蹦乱跳的。”
道布敦说:“娜仁大婶,今年你老全家要是象去年一样再争个百母百仔,全壮全活,那可就又立了大功啦!”
蓦然间,丹巴大叔闯进来了。他说:“立大功,这功劳可不是我丹巴一家的!嘿,要论功呀,得先给咱公社党委书记记头功!没有他操持,咱弄不来细毛羊;没有他,我还不大敢试验哩!”
娜仁大婶说:“我看还得给道布敦队长记一功,咱住的房子,牛羊住的棚圈,都是道布敦领人来搭盖的,沙岗上的杨树、杏树,也都是他领人来栽种的!”
乌日娜说:“还得给咱这收音机记一功哩!”这话说得那么天真,把大家都逗乐了。乌日娜涨红了脸,倔强地说:“收音机里预报天气,介绍放细毛羊的经验……”
丹巴大叔说:“对!对!”
娜仁大婶瞥了丹巴大叔一眼,说:“光你自己就行了,没有兽医站的周医生七天一回,八天一趟地来检查呀,打针呀,你能整活了个细毛羊?”
道布敦说:“要是这样算下来,为咱牧民服务的人,可多着哩!”
丹巴大叔说:“都是因为有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才有这么多人来为咱们牧民服务哩!”
娜仁大婶说:“这才说得象句正经话!”
我问李丹:“怎么样,这次采访符合要求不?”
李丹说:“诚心去找,也找不来这么一个生动的录音报道哇!”
道布敦说:“找得到,在咱们这里,这种人家可多着呢!”说完,大家都乐得哈哈笑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