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佳木斯综合制浆造纸厂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 破除了思想框框 改变了机器胃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4
第1版()
专栏:

佳木斯综合制浆造纸厂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
破除了思想框框 改变了机器胃口
用比较粗劣的原料造出质量好的工业用纸,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节约了大量好木材。
本报讯 记者汪琦、王宝欣报道:黑龙江佳木斯综合制浆造纸厂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坚持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终于使原来只能用珍贵白松为原料的机器改变了胃口,用比较粗劣的原料也可以造出质量好的工业用纸。
黑龙江佳木斯综合制浆造纸厂,是我国第一个用硫酸盐法制浆造纸的工厂。它以制造高级的工业用纸为主,是完全按照外国设计建成的。根据设计标准,这个厂的原料要以珍贵的白松为主,而且必须是长六十厘米、直径三十到五十厘米、没有弯曲的标准木材,一根木材上不应超过多少节子,在设计上都有规定。
但是,我国的木材资源并不丰富,优良的松杉材尤为珍贵。这个厂诞生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末期,当时,许多工业部门都很需要木材,不仅不可能用白松来造纸,就是好的红松,也要用于建筑。于是,两条路摆在这个厂的面前:一条是只有一部分原料,让工厂半闲半忙;另一条是国家压缩其他方面的木材供应,放弃一些最必需的建设项目,充分供应这个厂需要的木材。这两条路都是少慢差费,都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因此都是难走的独木桥。
除去上面两条路,还有没有路可走呢?这个厂的全体职工回答:有。这就是从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机器的胃口,使它吃比较粗劣的原料,造出质量好的工业用纸。这个办法是一条宽广的阳关大道。
改变机器的胃口,很不简单,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从木材运输、加工、制浆、碱回收到造纸,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进行革命。要革机器的命,首先要革人的命,改变人们的思想,打破脑子里的许多框框。当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框框有:“国外设计水平很高,设备很先进,没有什么好革的”;“自动化设备,只要按按电钮就能生产,用不着革命”;“大设备,洋设备,不是闹着玩的,革不好更糟糕”。总之,这些外国设备不能动,更不能改。人只有乖乖地做机器的奴隶,而不能做机器的主人。
这时,大跃进的号角响了,各地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浪潮汹涌澎湃。这种形势给予全厂职工很大鼓舞,使他们对于过去不敢想、不敢动的事情,也敢于怀疑和敢于着手改革了。
要改变机器的胃口,改用差一些的原料,首先遇到的难关是运输系统。原来进厂的木材,都是大小相同、规格一致的标准材,不需要加工,直接由高架起重机卸车,送进贮木场。现在,进场的是各种各样的木材,有直径一米以上的空心木材,也有象茶杯细的小径木,品种规格繁多,需要分别贮放。这时,笨重的高架起重机就显得不灵了。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职工们就自己动手,用“土”洋结合的方法,制造了一台桥式吊车。用这种轻便灵活的起重机,既可以装卸木头,又能按不同规格对木材进行自由挑选、分别存放。这一创造,成倍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职工们攻下第一个技术难关以后,碰见了更大的难关。备木车间的机器、流程,原来是根据好原料设计的,要求木材象无缝钢管一样光滑、规矩,许多机器离开了好原料就不能转动或转动不好。改用多样的木材以后,这个车间原来的拉木机、剥皮机、锯、削片机等设备,都不适应生产要求,设备事故频繁。全长一百八十米的拉木机,日日断,班班断,修理一次,少则半小时,多则两小时。拉木机一断,就影响全厂停工待料。工人们反复摸索、试验,改革了拉木机,后来又创造了劈木机和圆锯,搬掉了被工人称为“大少爷”的剥皮机(木材过粗、过细、过长都不能剥皮),使生产流程更加合理。现在,改革后的拉木机,拉着一根根的木材,象一条长龙,顺利地进入备木车间。然后按照要求,把木材锯断、劈开,送进削片机,削成碎片,进入制浆车间。比较过去,人工减少一半,产量却提高一倍。
改用坏的木材以后,制浆过程中产生的木节增多了。对于这个问题,外国设计上根本没有解决。但是这个难关没有把敢于革命的职工们吓倒。他们采用了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三结合的办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失败了,进行总结,接受教训,再干。经过若干次反复,终于闯出了一条路,把节子系统和制浆分开,解决了这个长期影响纸浆产量、质量的重大难题。
碱回收能力的大小,标志一个造纸厂的生产水平。在产量超过了设计要求和改用边废料的情况下,想使碱回收达到基本自给,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他们突破了这个关口,大大节约了在整个造纸成本中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用碱量。制浆车间要提高产量,就要增加用碱量,而化学车间的碱回收,又不能满足制浆车间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要么降低纸浆产量,适应碱回收的低水平;要么补充外来碱,提高成本。这两条路都不能走。职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发挥每台机器和每条管道的效能,顽强地探索生产的规律,通过改进五台蒸发机上的三千多根管道,提高了蒸发效能,又在转炉上改进了放液方法,终于使碱的回收量大大超过了设计水平。
现在,这个厂的职工的思想变了,工厂的面貌也变了。过去认为用红松做纸袋纸就是造纸工业上的创举,现在,不仅用红松的等内材造纸,还用不能加工的板皮、朽木及其他坏材料,造成十几种不同型号的高级用纸。这个工厂不仅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三十多万立方米好木材,而且出产的工业用纸被评为第一流产品,产量也超过了原来设计产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经过这一个大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全厂职工由原来的五千多人减至三千人。去年讨论今年计划的时候,人们原来认为日产五十三吨纸的计划无法完成,但是今年的实际生产已经达到了六十四吨多。
目前,职工们的思想异常活跃。他们经常注意了解世界造纸先进国家的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争取把纸张造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他们养成了一种既能敢于革命、又能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实事求是办事的精神。凡是能够在试验室里进行试验的,一定先在试验室里试验。能够先进行小批生产的,就先小批生产。在多台设备都需要进行改革时,先进行其中一台的改革,在没有确实把握以前,都尽量保持原来系统和生产流程不受破坏。这样,试验一个,总结一个,推广一个。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决不贸然改革。同时又顽强不息地创造条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革。这个厂为了打开原料的来源,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今年以来试用落叶松做原料,经过反复试验,已经可以找出一条路来了。但是,他们并不满足,不只一次地“跟踪追迹”,派人跟着掺落叶松做的纸浆纸,深入到工厂中去,到农村中去,到轮船码头上去,到火车站去,到一切纸袋纸经过的地方去,实地调查,实地观察,从中发现纸袋纸在实际使用中质量上的问题,加以改进。根据长期试验的结果,他们终于找到了掺用落叶松的正确比例,按照这个比例做出的纸袋纸的质量,甚至比用白松、红松造的更好一些。这个试验的成果,无疑地将要大大扩大原料来源,为这个厂的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