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卖菜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5
第1版()
专栏:

卖菜札记
中共北京市菜蔬公司委员会书记 刘云
“大白菜,吃一冬。”今年北京大白菜获得较好收成,如何经营好大白菜,是关系着首都几百万居民生活的大事。
今年在卖大白菜的大忙日子里,从市副食品商业局、市菜蔬公司,到各区菜蔬副食管理处,绝大部分干部都走出办公室,到营业第一线参加劳动。这是往年所没有的新气象。
我到海淀区的基层商店,一面参加劳动,一面广开视听,有些心得。下面是我所做、所闻、所见、所想的片断。
十一月七日
今天,海淀区菜蔬副食管理处的同志们在太平庄菜站,对四辆运大白菜的马车,试验了四种不同的卸车方法,每车都由六个人卸。结果是:
把菜从车上往下扔,然后再码整齐,平均每千斤费时六分多钟,损耗率百分之一点四四;
翻车卸菜,再码整齐,平均每千斤费时四分钟,损耗率百分之一点一二;
扬辕卸菜,再码整齐,平均每千斤费时四分多钟,损耗率百分之一点零五;
轻拿轻放,随码整齐,平均每千斤费时三分多钟,损耗率百分之零点四。
事实胜于雄辩。过去,一些基层商店的同志老空喊“轻拿轻放、随码整齐”,费时间,人手少,难办到;上面干部磨破了嘴皮也打不通思想。现在,干部到营业第一线参加劳动做试验,拿出活的榜样,证明“轻拿轻放、随码整齐”反而能少花时间,少损耗,这样,大伙儿才真正信服了。
十一月八日
做买卖,比自己在办公室里想象的复杂。过去,呆在公司听说某商店损耗小,就以为它的工作一定不错;听说某商店损耗大,就以为它的工作一定不好。其实不然。
这两天,在甘家口副食店卸大白菜。有一辆挂斗的大卡车运来一万九千多斤,打开车帮,一看车上横七竖八,码得乱糟糟的;菜心倒实在,但晾晒不够,外面叶子又青又脆。这样,卸菜时虽然也是轻拿轻放,但还是免不了一棵棵东抽西拉,很容易落帮掉叶,末了一过秤,平均每千斤损耗十三斤。另外一辆挂斗的大卡车,也运来一万九千多斤,这车菜码得整齐,又晾晒得好,外面叶子发蔫[niān],卸下来平均每千斤才损耗四斤三两。
两车菜,商店用同样的方法卸车,结果损耗悬殊。这是为什么?原来,生产队砍下菜来,晾晒得好不好,车装得合不合规矩,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由此想到,我们的工作不能仅局限在商业部门里,应该跳出圈圈儿,把工作做到产菜的生产队去,使生产和流通环环扣紧。于是,我打电话给菜站、公司,强调跑外勤的人要协助生产队做好地头装车的工作。
十一月九日
怎样才能把地头装车的工作做好呢?今天走了好几处地头,看到我们商业工作人员的两种不同作风,带来了两种不同结果。
来到东冉村生产大队的地头,那里正在往汽车上装大白菜。一旁,一个披着大衣的大高个儿在嚷嚷:“不要乱扔,装整齐呀!”大概是他见上面有人来地头了,嚷嚷得特别起劲,好象是很负责的样子。后来一打听,这指手划脚的原来是六铺坑副食店跑外勤的。
事实教育了我,使我看到:商业部门派跑外勤的人到地头并不一定就把装车问题解决了。象这样到了地头披个大衣,光?喝别人,好比一个“甩手掌柜”,反而起不好作用。末了,装车依然乱七八糟,损耗大。
大多数跑外勤的,与此不同。张玉珠就是其中的一个。她一到地头,就立即爬到车上装菜,给生产队社员们做出榜样,带着大伙一齐干。她和社员们一道装的大白菜,运到商店,我给卸过几次,损耗就是小。
十一月十日
区管理处的同志反映,北蜂窝副食店的大白菜销得慢,据说有两个原因:一是人手少;一是次菜多。今天早晨,我蹬自行车去北蜂窝。到了店,就到卖菜的地方去。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原来,这里卖的大白菜九成以上都是上好的一级菜。由于没有分等分级,好次混在一起,在顾客面前好的不显好,要想买价钱便宜一些的次菜又见不到货色,销路不快并不是什么“次菜多”。同时,由于没有事先分等分级,顾客来了现买现挑,买菜的主顾常和售货员争执不下,来回换菜,磨磨蹭蹭影响工作效率,“人手少”原来多半是人为的。
最叫人看不过去的是,售货员把在磅秤上给顾客过了秤的菜,抬起放菜的架子便往地上一倒,把菜扔坏了。
我去找店经理。经理不在。后来找到卖菜的组长老张,他讲了一大堆客观困难。上午正是营业忙的时候,我看一时打不通老张的思想,便说:“我们先一道干干再说吧!”
我,还有公司和管理处来的其他两个干部,就带头去给大白菜分等分级,搬菜过秤。给顾客把菜过秤后,又带头轻拿轻放。店里的同志们也跟着这样做了。
劳动了一天,晚上和店里卖菜的同志们坐在一起开会。组长老张不再强调客观困难了。当我谈到我们商业工作人员应该体贴消费者的时候,我问:“假若你是一个顾客,在买的好菜中间掺了两棵次菜,你满意吗?人家把卖给你的菜往地下乱扔,你满意吗?”说着,大伙儿乐了。
十一月十二日
晚上,在北蜂窝副食店办公室开碰头会,负责汇总各个门市部大白菜进、销、存统计数字的小青年说:“今天向上面报统计数:库存大白菜十六万斤……。”
“羊坊店门市部那边存多少斤?”我问。
“九万五!”
我很诧异,我亲眼见羊坊店门市部存菜不过四万斤上下,便说:“没有那样多吧?”
“昨天库存数加今天进货数,减去今天卖的数,就是九万五!”
“今天卖多少斤?”
“五千斤!”
“卖了多少钱!”
“一千五百多元!”
“一斤一级菜才二分八厘八,就是三分钱一斤,卖一千五百多元,至少也得卖五万斤呀!”
“没错!”小青年还坚持说:“羊坊店门市部打电话来报数,我还钉死了的哩!电话上说:‘没错,五千斤’!”
“那是不是真的卖了一千五百多元!”
小青年这才傻了眼,把下面门市部瞎报的统计数字改正过来。
五千斤大白菜卖了一千五百多元,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数字,只能一真一假,或者两个都是假的;可是却有人硬相信它们是真的,并且准备上报。回想起来,我过去在公司办公室里看下面报上来的统计数字,一定有上当的时候。
我们公司过去搞一大堆报表,要这个数,要那个数,实在繁琐累赘,把商店的同志都搞腻烦了。有时上面要数字催得急,就不得不胡弄瞎报了。今年公司已经减少了一些报表,但是精简得够不够呢?数字应当为人服务,而不要把人给搞胡涂了。
(本报记者陈谈强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