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送货下乡符合贫下中农要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6
第2版()
专栏:

送货下乡符合贫下中农要求
河北省宁津县保店供销合作社有六十多名职工,担负着两个公社九十多个生产大队的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业务。今年年初,这个供销社有一部分营业员为了单纯追求营业额,重视赶集,轻视下乡送货。老贫农出身的营业员、共产党员高廷太不同意这种作法。他说:“下一天乡没有赶一天集营业额多,可是下一天乡要接待二三百名社员群众,他们多数是贫下中农社员,我们不送货下乡,他们就得去赶集或到门市部来买货。来来去去,至少得半天时间。如果让社员们把赶集的时间用在农业生产上,这不是我们对农业生产的最大支持么?”通过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虽然赶集卖货也是供销社业务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过于热中于赶集,单纯追求营业额,不注意没有条件经常赶集的贫下中农的要求,这是与社会主义商业的方针不符的。从此,保店供销社送货下乡开始好转。
为了使送货下乡做得有计划,他们统一安排了每个生产大队和营业员的送货日期,规定每隔五天送货一次,并向社员说明白。如高廷太每逢二、七日到蒋庄大队送货,他到村后逢人便说:“二、七日是送货日,到时准来。”最初,社员们还不肯相信,后来见他准时送货,就信任他了。为了不影响社员生产,营业员们还实行了早晨下地前、中午休息时和下午收工后三个时间送货的办法,深受贫下中农和多数社员的欢迎。
开始送货下乡时,他们带的小学生用的学习本一角二分钱一本,铅笔一角钱一支。贫下中农嫌价贵,不受贫下中农欢迎,营业情况并不好。不久,他们增加了便宜的学习本和铅笔,还增加了其他价廉物美的大路货。这样,每当送货到村的锣声响时,许多贫下中农社员便围上来买东西,营业很活跃。一般送货下乡一次,营业额由原来的几十元迅速增加到一百一二十元。
营业员们每到一村先去党支部和生产队,了解贫下中农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并在党支部的协助下,把各生产队的困难户、五保户、烈军属的姓名、人口、住址等记下来,每到一村送货时就去访问他们,询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帮助解决。女营业员王兰香到孙庄送货时,经常去访问贫农困难户孙李氏。一次孙李氏得了急病,需要红糖,不巧王兰香所携带的红糖在别的村卖完了,她急忙赶十里路从商店取来了半斤红糖,又帮助请来了医生,直到医生给孙李氏看完病,吃了药,她才离开孙李氏的家。
营业员送货下乡,还利用空隙时间,了解每个生产队的耕畜、土地状况、播种面积、农具等,做好生产队的“参谋”和助手。如辛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因地势低洼,部分土地雨水成灾,生产和生活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国家和当地信用合作社为了帮助他们生产自救,借给他们一笔贷款。生产队干部想用这笔贷款向供销合作社购买一头骡马。营业员张思义在日常送货时了解到这个困难队有六头牛,现在,单独买一头骡马,不但使用时配不上套,即使喂养也缺乏经验,同时买一头骡子或马需要二千多元,如果有同样的钱就可以买好几头牛。他深入贫下中农调查了解,发觉许多人也不同意买大牲畜。这时,张思义便和生产队干部共同计议,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队干部同意他的看法,结果用三分之一的贷款买了一头壮牛,余下的贷款购买了轧花机、油房设备、运输工具等,把副业生产组织起来了。
供销社五金交电小组的青年售货员史金田,在下乡时看到许多贫下中农社员的手推车坏了,村里没有人修理,只好到离村六七里远的街镇去修理。史金田就到镇上手推车修配门市部跟班劳动,学技术,没有多久就掌握了修车手艺。此后,他在送货下乡时,就携带一个装着手推车零件和修配工具的小箱子,遇到社员的手推车坏了,就主动修理。从今年二月到八月,他已修配了手推车一百六十多辆。
孙庄大队有九十多户人家,在未送货下乡前,一到集日,总要有五十多户社员去赶集。送货下乡后,社员一般都不去赶集了。现在,这个生产大队集日赶集的不到十户,对保证农业生产的出勤率,起了很好的作用。
保店供销合作社扭转了重视赶集、轻视下乡送货的经营思想以后,营业额也相应地增加了。据统计,今年一至八月的营业额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