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是“专家路线”,还是“三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7
第1版()
专栏:

是“专家路线”,还是“三结合”?
我们党一贯提倡的群众路线的设计方法,也就是领导、群众和专家三结合的方法。
可是,实际上不少设计单位还有仅仅依靠个别专家而不依靠群众的现象。例如我们院曾经设计了一个轧钢车间,这个设计在追求形式美观、为个人立“纪念碑”的指导思想下,存在着严重的浪费。为了使车间结构特殊,多用了三百吨钢材。为了使建筑物的立面美观,不需要走廊的地方也搞了几十米长的走廊,并设置了公园里才有的长排椅子;同样的为了美,设计了二百多米长的二米宽的大屋檐。结果,这个轧钢车间的建筑投资可以建设比较简陋的几个同类型轧钢车间。我们设计院的很多同志不同意这样设计,但是由于没有发动大家讨论修改,没有依靠群众,就由个别人决定下来了。因为已成了定局,后来在群众的积极建议下,也只修改了一小部分。
只要实行领导、群众、专家三结合的方法,情形便完全不同,例如,不久前,一个轧钢厂要我们设计一个堆放废钢的车间。本来堆放废钢只要露天场地就可以了,但这个工厂也要把它建成一座厂房,用二十四米的钢房架,大型墙板,等等。开始负责设计工作的人已把这个设计任务接受下来了。后来领导上组织群众一讨论,大家认为这是追求“高标准”的浪费行为,不符合党的方针。在群众的坚持下,终于修改了设计,节约了资金十三万元。
这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表现在设计进度上,效果也完全不同。去年,我们设计一个中型车间,不发动群众想办法,而是由少数专家从本本上抄了一大堆繁琐的规定。例如线条要好看,图面要美观,一律要用仿宋字,字的大小、间距、角度等也都作了规定,本来一个大型车间只要出四百张图,而这个中型车间竟要出近九百张图,繁琐的规章缚住了群众的手脚,工作效率非常低,最后平均工效竟低到每人每月只出图一点八张。最近,我们在作一个车间的设计中,领导上放手发动群众,人人想办法提高速度和质量,改进了设计方法,总平均工效达到每人每月出图四至五张,质量也提高了。出图效率的提高表明了什么呢?它表明设计送出去的时间提前了,工厂的建设也提前了,在我们的岗位上,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实践表明,必须坚决反对脱离党的领导,脱离群众的“专家路线”,实行领导、群众、专家三结合的方法。
北京黑色冶金设计总院技术员 张万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