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施工现场——最好的课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8
第1版()
专栏:

施工现场——最好的课堂
在车轮轮箍厂的建设中,我们到施工现场调查研究,修改了一项设计,节约了几十万元投资,还改善了施工条件。
我国新建车轮轮箍厂正式投入生产了。这个厂的巨大的环形加热炉和它的基础,是由我们设计的。
设计环形加热炉基础是一项新工作,当时领导上要我和几位土建设计人员完成这个任务。怎样来着手这个既陌生而又庞大的工作呢?当时,我们的主要办法,就是向本本请教。找了一些资料,参考了几张外国图纸,加上推断和想象,花了几个月时间,把设计交上去了。按照这个设计规定,国家要为加热炉基础投资七十多万元。这与客观情况是否一致?我们心里完全没有底。
工程动工后不久,施工单位就发现这个基础设计得过大,对我们提出了意见。最初我们没有接受,而是拿出书本上的条条,把他们顶了回去。当时,我们虽然也成立了一个现场工作组,可是这个工作组的设计人员,却住在远离工地十余里的招待所里。我们每星期到工地一两次,每次半天,匆匆来,匆匆去。这样的“到现场去”,跟坐在办公室里没有多大区别。
后来,环形加热炉基础的施工进度很慢,半年只完成年计划的百分之二十。大家分析的结果,认为主要问题出在设计上。这时,我们才开始感到问题严重。我们遵照领导上的指示,把现场工作组由招待所真正搬到了现场,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同下工地商量问题。当我们到了现场,站在环形加热炉基础的地槽边上,看见又高又大的挖土机在坑里挖土,大卡车也在地槽里回转有余,不觉大吃一惊。我们在画图的时候,八米深不过是短短的一条线,当时就没有具体地设想它有多么大,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施工又有多么困难。现在亲眼看到工人同志们在水里滚,泥里爬,艰苦地劳动,心里感到十分震动。我们决心立即调查研究,修改设计。通过调查,才认识到,原设计的主要问题是只从本本和资料出发,作了许多假定条件,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计算的数据不准确,结果就把基础设计得过大了。
病根找到了,改进的办法也有了。我们在施工人员的协助下,终于作出了一个环形加热炉基础的新设计。这个新设计规定基础深四米,比原设计减少了一半,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千几百立方米的混凝土和二百余吨钢筋,价值三十多万元。按照新设计施工,还减少了大量土方,避免了水下施工,给施工工人创造了较好的劳动条件,并且加快了施工进度。       北京黑色冶金设计总院 赵嘉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