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太阳照在拉萨八角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8
第2版()
专栏:

太阳照在拉萨八角街
西藏日报记者 马宁轩
我从小生长在拉萨市八角街,对它在解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很深。
在解放前那些黑暗的年代里,它是三大领主统治百万农奴的中心。它给我留下的记忆是:罪恶、痛苦、混乱、污秽。身穿黄袍马褂的贵族老爷们,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商店里、货摊上,充斥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形色色商品;街头巷尾、垃圾堆旁,倒卧着饥寒交迫的乞丐和惨不忍睹的尸体;带着镣铐的农奴在街头受刑;“郎子辖”(原拉萨市政府)象魔窟一样立在八角街正中;烟铺、酒馆、赌场和妓院四处皆是……。
霹雳一声,晴空万里。万恶的封建农奴制度被摧毁了,阳光普照在西藏高原,拉萨古城换了天地,八角街开始了崭新的历史;昔日的奴隶变成了社会的主人,昔日罪恶的人间地狱变成了人民乐园。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上……。
一代新人 服务人民
今天,在八角街掌握印把子的,是过去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党教育出来的一代新人。
我在八角街听到了许多新的当家人的佳话:
今年雨季前,扎西曲宗阿妈和她的儿子搬进了幸福路“加措厦”院里的一间新房子,这间房子比民主改革时分给她的还要宽敞明亮。曾经在八角街的屋檐下、墙角里度过十几年辛酸岁月的扎西曲宗,高兴得夜不成眠。水井离房间很近,火盆中预备好了细柴,新砌的土灶烧起的火苗特别旺,一切显得那么舒适、整洁、方便。是谁为她设想得如此周到?这既不是她的儿子,也不是她的亲戚,而是冲色康居民委员会主任赤烈坚赞。
今年国家拨款修缮“加措厦”和“加日普”院里的房屋。赤烈坚赞带动居民委员会的干部们到处搜集砖石,并用居民们不需要的肥料,从“八一”农场换回三十六马车涂墙用的红土和泥沙。动工后,他每天都和工人、居民们一起劳动,使修缮工程提前一个多月就完成了。
赤烈坚赞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事例很多。每年雨季防洪修堤的时候,他带领群众战斗在拉萨河堤上;哪一个贫苦居民有了困难,只要他知道了,就不分昼夜地去帮助解决。他被八角街的群众赞誉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然而,在旧社会,赤烈坚赞却被农奴主踩在脚底下,象牛马一样赤脚露背地背运货物。世道变了,在党的教育下,赤烈坚赞成了为群众办事的好干部。
以前,终年在“噶厦”政府里扫地、掏厕所的清洁夫伦珠,现在是八角街胜利路居民委员会的治安主任。在一个狂风呼啸的深夜里,他知道了居民次仁拉姆难产,生命垂危,就立即借来一辆板车,把她送到人民医院里。他等到第二天次仁拉姆生下一个胖胖的女孩才放下心。次仁拉姆看着伦珠,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民主改革前,我曾在八角街上,看到过次仁拉姆在“马康莎巴”(拉萨贫民窟之一)乞讨度日的悲惨情景。现在翻身了,而且得到干部如此关心,她怎能不深深感动呢?
组织起来 发展生产
过去的八角街上,手工业生产在繁重的捐税、差役压榨和外国商品的冲击下,曾奄奄一息。如今,在党的领导下,手工业生产者走上组织起来的道路,成立了各种行业的四十二个互助组,生产欣欣向荣。
八角南街跃进铁业生产互助组的组员们,正积极打制着各种农具。这个组最初成立时只有五个人,现在已发展到二十三人,其中一半人是过去的乞丐。资金从一百元发展到三千元,产品也从几种增加到五十多种,质量也不断提高了。深受农牧民欢迎的铸有“南街”字样的镰刀、镐、犁头、羊毛剪、酥油桶和炒青稞锅等,就是他们的产品。
街变了,人也变了。这个组的副组长、共青团员边觉杰布,现在是会做几十种农牧业生产工具的先进生产者。过去和他一同受苦的占堆、益西等三个孤儿,现在也是制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能手。民主改革以前,我每天看到他们在“郎子辖”左侧的“嘎尼古秀”佛塔下,拣食香客们撒在松烟上的糌粑,夜晚一个个抱着空肚子睡在道旁。
过去,从“扎西罗”(八角街附近的一个房名)旁边经过时,鸦片烟的臭味刺人的鼻子。在那昏暗的房间里,烟雾弥漫,一个个面色灰白、身体憔悴的人,象死尸般躺着。现在,人们经过“扎西罗”时,会听到里面传来制造木碗的机器声。它是绕色木碗互助组的生产场地。这个互助组制出的上万个木碗和酥油桶,销到西藏广大农村和牧区。这个组成立的初期,资金和原料都曾发生过困难。一天晚上,组员们集拢在一起讨论这件事。组长强巴乌珠,把几根细灯捻扭成一股,加在燃着的灯捻中,油灯更加明亮起来。这时,他意味深长地说:“拧在一起的灯捻,会燃起明亮的火光;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发展生产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对!大家拧成一股绳,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大家行动起来了,有的外出帮助居民修理房屋,有的在组内制造生产、生活用具,用自力更生的办法积累资金。资金积累多了,组员一齐出动,翻山涉水,到森林密布的林芝色齐拉山区,到冈底斯山区砍伐生产用的木料。他们就这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地克服了资金和原料材料的困难,恢复和发展了木碗生产。
今天,八角街的手工业生产互助组,能够生产农牧业生产工具和人民生活用具用品一千多种,比民主改革以前增加了几十倍。
生产发展了,群众的生活也在逐年提高。过去依靠领主的残茶剩饭度日的手工业生产者,现在每人每月平均收入五十元左右。
生活改善 有吃有穿
旧八角街以乞丐多出名。那时仅定居在这条街上的乞丐就有二百九十二户、八百三十二人。民主改革后,人民政府对他们作了妥善的安置。年壮的有工作做,年幼的有书读,年老的受到国家救济或进了养老院,并有二十三个人成了人民的干部。
在一个节日的前夕,我访问了次吉的家。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个访问对象?记得十四年前的一天,我看到双目快要失明的江巴和妻子次吉在一家贵族的门前求乞。他俩要饭的呼声,激怒了正在阳台上闭目养神的贵族老爷。随着骂声,一只狼狗凶猛地扑来,咬伤了次吉的右腿,鲜血直淌,她凄厉地哭喊着,拣起掉在地上的破烂木碗,逃到乞丐群中。后来,江巴的眼睛瞎了……。
我一踏进他们的家,就感到很愉快。民主改革时分给他们的房屋里整齐洁净,充满着欢乐和幸福。次吉正在灶旁做晚餐,江巴在一旁休息。方桌上摆满了吃的。毛主席画象上献有洁白的哈达。他们热情地用酥油茶、糖果招待我。大家围在一起欢谈起来。次吉夫妇热情洋溢的语言滔滔不绝:“……你看,今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变化啊!”次吉给我介绍了她家的现况:“现在我是德吉路卫星羊毛加工互助组的组员;女儿格桑曲珍是‘八一’农场的工人。”她又指着放在柜子上的大米、面粉和酥油、糖、肉说:“党和政府对江巴的生活关怀的真周到。平时定期给生活补助费,节日还特别照顾。”说着,他们流出了兴奋的眼泪。
人民商店 送货上门
人们生活提高了,购买力急剧增长。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拉萨市国营贸易部门在八角街设立了各种商店。在国营贸易部门的帮助下,街道上还办起了四个消费合作社。过去叛乱分子开办的一家叫“老虎口”的商店,以小秤短尺盘剥劳动人民著称,现在成了八角街居民委员会消费合作社的营业室。八角街的居民称赞它是“人民的好商店”。这个评价是有根据的。消费社的售货员白章,是拉萨市城关区的一等先进工作者。从这个消费社成立以来,她不间断地按时给索朗拉姆、仓决等六个领取国家救济金的孤独老人送货上门。她们有病时,她就帮助背水、烧茶、倒尿壶、打扫清洁卫生,照顾得无微不至。每当她给这些老人做事时,老人们总要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一天傍晚,白章在回家的路上,听见某单位建筑工人、独身的次仁卓玛对一位邻居老太太说:“最近工地忙,我连买茶叶、盐巴、糖的事都忘了。”白章听到后,立即上前和次仁卓玛约定:以后当她工作忙时,就把钱预先留下,由她代买送上门去。白章多次这么做了,次仁卓玛感动地说:“只有在今天的新八角街上,才会有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在旧八角街上,那些商人恨不得把你的钱财一下吞光!”
努力学习 天天向上
旧八角街是一条愚昧的街,没有文化的街。那时,这条街上没有一所学校、一家书店。现在不同了,随着政治上的翻身,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要求也高了。国家不仅办了学校,而且开设了书店和电影院。现在,由国家修建的八角街办事处民办小学,有三百二十七名学生,其中二百七十二名学生是世世代代没有读书识字权利的贫苦居民的子女。四年级学生、少先队员、贫苦居民的孩子边巴,最近在作业本中写下这样的藏文诗句:“父母啊!你过去为啥受苦?边巴啊!你过去为啥不能上学?是因为有三大领主。父母啊!你今天为啥很幸福?边巴啊!你今天为啥能上学?是因为有党和毛主席。三大领主是我们的敌人,党和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我要作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为使社会儿童也受到教育,今年国家还拨款在过去流浪孤儿出没的“莫如”地方修建了一所漂亮的“少年之家”。每当假日,学校学生、社会儿童就在这里看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进行体育活动。
处处欢乐 处处歌声
过去,八角街上流传着这么一首歌:“天黑了不要到八角街去,那儿有丑恶的‘玛米’(藏兵)……。”那时每到晚上,八角街就成了恐怖世界:藏兵、流氓,在街上酗酒、打架、杀人、侮辱妇女,谁还敢到街上去;现在,八角街出现了欢乐幸福的情景。傍晚,正是八角街居民文化生活最活跃的时候,有的人家扶老携幼,去欣赏八角街办事处业余藏戏队演出的揭露旧社会、歌颂新社会的精彩节目;有的居民则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当藏戏、电影散场后,八角街上便响起男女青年和孩子们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的革命歌声,那激昂高亢的歌声,回绕荡漾在八角街的夜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