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唱起民族团结的“花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08
第6版()
专栏:

唱起民族团结的“花儿”
本报记者 郭汾祥
耸立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边的积石山,白雪皑皑,巨石千仞。居住在山下大河家地区的保安、汉、回、撒拉、土各族人民说:千仞石山是各族人民团结的象征,大家爱唱的“花儿”,就是民族团结的歌声。
走在大河家地区,刚刚经过团结公社,脚下又跨过了团结渠……这儿到处有象征民族团结的名称,到处可以听到各族人民歌唱的“花儿”。在一处繁忙的水利工地上,各族人民肩并肩地在一起挖土,一同流汗。一声哨音,休息的时间到了,保安、回、汉、撒拉、土各族人民坐在田头地边唱“花儿”。这里唱,那边应;那边唱,这里和,歌声此起彼落。路上,保安族社员赶着送公粮的牲口,走在前头,一面放声唱着“花儿”,后面走着的汉族社员也欢悦地接着唱。
解放以前,封建反动分子在各民族之间挑拨离间,说什么青年唱“花儿”就是对老年人不尊重;汉族唱“花儿”就是对保安族、回族不尊重;企图破坏民族团结,限制各族人民唱“花儿”。有一次汉族农民陶马家进山打柴唱起“花儿”来,不远处树丛中回族农民韩八拉也在砍柴打草,听见陶马家唱“花儿”,认为这是对他的侮辱,于是唱了一支骂人的“花儿”作回答,两人终于由互骂到相打。两人虽住在一个村庄,却从此视为仇人,互不理睬了。
大河家地区各族人民解放以后,群众喜爱的“花儿”也有了新的生命力。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和保安族先进分子的带动下,一九五三年在大河家中部的干旱地区动工兴修灌溉渠,汉、回、撒拉、土各族农民听到消息后,从几十里外赶来支援。保安族的农民站在渠底抛土,汉族和撒拉族的农民就用背斗把抛上来的土弃到远处。在任务比较艰苦地段挖土的汉民,没有赶上进度,撒拉、保安族的农民就抽出人力来支援。长期以来民族间的隔阂,在共同的劳动中逐渐消失。韩八拉和陶马家,也在参加修渠的劳动中言归于好。人们的心里回荡着激情,都想痛痛快快地唱一唱。
一天晚饭以后,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在一起休息,一曲高歌突然划破了黑夜的寂静,大家细听,原来是保安族歌唱能手、共产党员马占清在唱“花儿”。在马占清的带动下,各族农民不能在一起唱“花儿”的清规戒律被打破了。这儿的农民,本来都是唱“花儿”的能手,保安族农民刚唱完,汉、回、撒拉各族农民就一个接一个地唱起来,一直唱到深夜。从此以后,各族农民白天一起劳动,晚上一起唱歌,直到渠道修成。经过各族人民一致同意,这条新修的渠道决定命名为“团结渠”。一些唱“花儿”的能手,在修渠过程中,边编边唱,创造了许多生气勃勃的新“花儿”,内容都是歌唱共产党、歌唱毛主席、歌唱社会主义以及歌颂民族团结和劳动的伟大。大河家地区人民公社化以后,保安、回、汉、撒拉、土各族农民修筑团结渠时的互助协作精神,在人民公社内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今年进行伏耕时,第二生产队的牲口较弱,耕地进度慢,第四生产队就抽出四对牲口支援他们。四队的社员天麻麻亮出工,先给二队犁好地,然后犁自己的地。二队社员感激四队汉族、回族社员兄弟般的帮助,编了个“花儿”唱道:“各族人民团结搞生产,生产上再没有困难。”秋天,挖野党参的季节开始了,第一生产队保安族社员进山时遇到了邻队的汉族社员,保安族社员就和汉族社员协商,合理地分配了各人的挖参地点,他们还把自己带的烤馍送给汉族社员吃。汉族社员就唱“花儿”来表示谢意。汉族社员唱,保安族社员和,党参山上欢乐的歌声不绝。
大河家是保安族主要的聚居地区,全国五千多保安族人民中,五分之四居住在这里。今年,大河家的许多生产队又获得了好收成,保安、回、汉、撒拉、土族人民在庆祝丰收的同时,正在为明年的农业生产做好准备。现在,积石山下已经白雪纷飞,然而在整修水利的工地上,在积肥场上和进山打猎、放鹰捉野兔以及其它副业生产的岗位上,各族社员的干劲热火朝天,到处响着“花儿”的歌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