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老工人眼里的学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14
第1版()
专栏:

老工人眼里的学工
我是一个老工人,现在担任车间副主任。我亲眼看到一批一批的青年,经过半工半读,成长为能文能武的新型劳动者,心里非常高兴!
我对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认识,不是一下子就清楚的。一九五八年,厂里开始办半工半读技术学校的时候,我想:工厂办学古今少有,怕影响生产,怕弄个工厂不象工厂、学校又不象学校的结果。所以,当厂部确定第一批学工到车间参加劳动的时候,我就提出:生产任务紧,工人对新设备还不熟悉,最好不要分配学工来,实在不行,希望少分配一些。
几个月过去了。这批学工并不象我开始想象的那样,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虚心向老工人学习,刻苦钻研技术,进步很快。一九六一年,当第一批毕业生在生产中发挥出很大作用的时候,我再不把学工当作“累赘”,而是把他们当作宝贝,生怕领导上把学工抽走,并且要求以后多给我们车间分配一些学工。
我对学工的看法,前后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变化呢?因为我从学工的身上亲眼看到了半工半读的优越性。
半工半读培养人材来得快。学工们既学技术理论知识,又到车间实际操作,进步快。他们和老工人不同,也和学徒工不同。我们老工人由于过去在旧社会没有学习文化的机会,虽然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套经验,但是很难提高到理论上来认识。学徒工也知道怎样干,但是为什么这样干,就不大明白了。而学工呢?不但知道怎样干,更懂得为什么这样干。就拿感光材料制造工艺最复杂的涂布工序(即把乳剂涂在片基上)来说,过去我学了几年还不太熟练,这些学工经过一年的学习,就能基本上掌握操作,有的还可以顶一般工人。他们跟大学、中专毕业的学生也不同。大专学生的知识虽然比较广,但是不能完全适应本行业的要求,到了工作岗位上,有些东西还必须从头学起。他们掌握操作技术也较慢。半工半读的学工却可以马上适应,并且能很快掌握操作。
半工半读的学工对于本行业的理论知识学得比较广泛、全面,分配工作、调动工作比较容易。象学工王化瑞、李秀娥等学的是片基专业,由于片基暂不生产,把他们调到干版车间和我们车间(多品种的生产车间),也能很快地掌握操作,完成生产任务。
半工半读,确实是培养红色接班人的一个好办法,确实是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一个好办法。
天津感光胶片厂一车间副主任 王树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