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锡友好的又一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15
第3版()
专栏:锡兰通讯

中锡友好的又一页
新华社记者 吴一心 张以明
锡兰国际会议大厦的设计方案,最近在这里完成。设计工作是中国建筑专家们在短短的三个多月中,和锡兰政府和建筑专家们密切合作下进行的。
大厦的建筑是中国周恩来总理今年年初来锡兰访问时同锡兰政府商定的中国援助项目之一。
中国专家们告诉新华社记者,大厦将建造在锡兰美丽的首都科伦坡,占地约十一公顷。它的主体是一座相当于八层楼房高的柱形会议大厅,屋顶直径达一百零八米。大厅外壁全部用玻璃镶嵌而成。它可供九十个国家的五百四十名代表开会,加上记者席、公众席,共有一千五百个座位。大厅里设有英、法、俄、中、西班牙、僧伽罗等多种语言的同声传译和其他现代化设备。连同大小会议厅、展览馆、休息室和餐厅以及其他附属建筑,总面积达三万二千多平方米。
这将是一座新颖、洁白、精致而又壮观的建筑。大厅本身和内外的柱子全呈八角形,大门、通道、柱顶等处将描绘上狮子、荷花等锡兰人民喜爱的传统图案,反映出锡兰建筑的特色。在大厦周围的草地上,还将建起喷泉和人工湖。大厦建成以后,这块过去一度为殖民者占用的考尔夫球场,将成为各国代表集会的场所。
中国专家们今年八月来到这里,得到锡兰工程界人士的大力帮助。锡兰朋友热情地陪同中国专家到各地游览,参观了不少名胜古迹和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包括北中央省的圣地阿努拉达普拉、波隆纳鲁瓦的巨型卧佛、锡吉里亚的狮子堡、中央省康堤著名的佛牙庙、科伦坡市中心的议会大厦和由锡兰工程师自己设计的锡兰大学。他们还拿出考古研究所珍藏的锡兰古代建筑资料,为中国专家在着手设计工作中解决现代化与锡兰民族风格相结合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专家不辞辛苦,始终如一地以谦虚、诚恳、热情的态度和锡兰朋友共事。他们非常尊重锡兰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从整个建筑的形式、布局、会议大厅座位的排列,以至一个花纹图案,都经过双方共同讨论推敲。遇有不同意见,总是一起商量,改了又改,直到满意为止。设计方案修改不下数十次,塑造建筑模型,也达五次之多。锡兰工程师们常说,“我们合作得真象兄弟一样!”
锡兰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在配合中国专家设计工作进行中,尽了极大的努力。他们放弃了假日休息,加班加点地进行地质勘探,在两个月内完成了四个月的工作量,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
锡兰政府和工程界人士普遍赞扬大厦设计完成得又好又快。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两次接见了中国专家们,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满意。她还一再感谢周恩来总理派来中国专家,帮助锡兰建设。锡兰专家们对中国专家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规模这样大、工程这样复杂的设计方案的效率之高表示敬佩。
锡兰专家在与中国专家们共同劳动中,以诚相见,亲密无间。他们经常邀请中国朋友到家里去作客。锡兰公共工程司司长和工程师学会主席普雷马拉特尼热情地将自己心爱的早已绝版的书籍介绍给中国专家作参考。他还将中国专家绘制的会议大厦“设计渲染透视图”,配上精致的镜框,挂在办公室里,说要以此纪念中锡两国人民永恒的友谊。
一位锡兰工程师感慨地向中国同事们叙述了他身受英国殖民者歧视的一段经历。他说,“过去我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下工作了二十年,还是一个技术员。锡兰一九四七年独立后,我才当上工程师。”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期间,只有英国人才被允许当工程师。他自豪地说:“今天我们有自己的工程师和技术员,能够自己设计建造比较复杂的工程。”
在中国专家离锡回国的前夕,举行了设计方案图纸和文件移交签字仪式,锡兰朋友们不禁和中国专家热烈拥抱,依依惜别。这个大厦的设计和建造,为中锡两国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新的一页。
(新华社科伦坡十四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