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中间人物”不能培养出革命接班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15
第5版()
专栏:

“中间人物”不能培养出革命接班人
北京航空学院学生 郝传之 吕 明
我们知道,国内外的阶级敌人,从来就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总是企图摆脱他们死亡的命运,千方百计地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复辟。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腐蚀年青的一代上,妄想把我们拉上资本主义道路,使我们烂掉。他们利用一切手段来实现他们的目的,而文艺作品则是他们进行思想腐蚀的手段之一。十几年来的事实,尤其是近几年的事实,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些抱有资产阶级文艺观点的人,那些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人,也总是通过他们的作品,向社会主义进攻,极力散布资产阶级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鼓吹资产阶级的
“实用主义”、“阶级调和论”等等,以此来毒害青年,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在创作上,出现了《北国江南》、《早春二月》这样的作品;在文艺理论上,就出现了“写中间人物”这样极端错误的主张。
我们认为,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完美的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对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教育、帮助和鼓舞,培养我们青年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向秀丽、安业民、杜凤瑞、雷锋、董加耕等青年英雄模范人物,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在不断地鼓舞我们沿着党和毛主席指给的光明大道前进。塑造出这样的光辉形象,写出这样的作品,我们绝不会嫌多,也永远不会嫌多,因为它们已经成为广大青年培养共产主义精神的活教材和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相反,我们感到这样的作品写得太少,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年的要求。这也是与我们的英雄辈出的时代很不相称的。
在这里,我们愿意提醒邵荃麟同志,在文学创作中,新的英雄人物之所以出现得少,绝不是因为“只写萌芽,路子就窄了”、“只写模范,就太狭窄了”。正如《文艺报》编辑部的文章中所说,这是由于有些文艺团体和文艺刊物把创作引入歧途,是由于不少作家的世界观没有进行认真的改造,加之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群众的火热斗争,他们对工农兵的英雄人物,缺乏热烈的阶级感情。我们的革命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的事迹,光辉的形象,就如同滚滚波涛,永无休止。新的英雄人物越来越多。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正该努力塑造新的英雄形象,反映广大群众的火热斗争,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积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去创作,投入到群众的火热斗争中,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毛泽东论文艺》第八十九页),并从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中概括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就一定能创造出人民所喜爱的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这怎么能够说
“只写模范,就太狭窄了”呢?如果说“写中间人物”的倡导者们不是有意歪曲我们的时代,贬低英雄人物的作用,那么就是企图把社会主义的文艺引向资产阶级旧文艺的道路,使我们的文艺成为资产阶级反对社会主义的武器。
因此,塑造出更完美更多的先进人物的光辉形象,这是革命的需要,人民的要求,这也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大事,必须把它同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同当前国内外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当严肃对待这个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
党中央和毛主席历来就非常重视青年的成长,强调培养青年成为共产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五个条件,是我们青年的方向;而提倡写“中间人物”,以“中间人物”教育“中间人物”,“从一粒米看大千世界”,提倡文学创作描写“平平凡凡”的事物的人,其目的不是在于反映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人民,而是企图通过“中间人物”的描写,抽掉社会主义文学的阶级性、战斗性和现实性,通过“中间人物”向广大的劳动人民散布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使群众离心离德,向后退,是为了把文艺阵地变作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斗争的堡垒,是为了向我们青年灌输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使青年一代成为“中间人物”——浑浑噩噩的“小人物”,从而为革命的敌人培养接班人。所以说,“写中间人物”的主张不仅是社会上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而且也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的斗争在文艺领域中的反映和重要手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