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小话剧的战斗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15
第6版()
专栏:

小话剧的战斗作用
黎坤庆
最近来京演出的南京部队某部战士业余小话剧队,是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唱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近两年来,由于在部队里普遍建立了业余演出队和连队演唱组,演唱活动蓬勃开展,为群众掌握的演唱形式也日益增多,但仍不能满足宣传教育的需要。战士们反映:“演出队最好也能演两个小戏给我们看看,不要光说说唱唱”。因此,他们逐渐运用了小话剧这一文艺形式,紧密结合中心任务,来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服务。
一九六二年七、八月间,为了揭露美蒋匪帮的罪恶阴谋,激励斗志,他们立即创作了活报剧《阴魂不散》等节目,在某部队演出后,部队政委立即站起来对部队进行动员。广场上群情激昂,干部、战士振臂高呼:“作好一切准备!坚决粉碎美蒋匪帮的罪恶阴谋!”在开展宣传与学习好八连的活动时,他们创作与演出了独幕喜剧《一百个放心》。很多上海、南京入伍的战士看了戏以后,写信回家,要家里不要寄钱寄东西来,表示要保持与发扬部队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今年初,总政号召在部队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后,他们立即创作了小话剧《一对红的故事》,形象地告诉部队,在“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中,必须心连心,心贴心,以及如何做到帮人先帮心,学人先学志。这些小剧演出后,广大干部、战士一致赞扬说:“你们跟任务跟得真紧啊!”
他们紧密结合中心任务的第一个特点是:“快”。如根据上级号召,结合部队的训练任务,在半个月内,创作和排演了《水涨船高》这一出反映在训练中敢于破旧、不断革命的广场话剧。由于和部队任务结合紧密,部队政委看了以后,立即要求各演出队都要排演这个戏向部队演出。第二个特点是:“活”。他们的创作和演出,都紧紧地抓住了部队的活思想,反映了部队现实斗争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新思想。如部队补充了一批新马以后,驯马工作就要相应地跟上,他们就抓住了本部队连长吴兴国同志驯好劣马的先进事迹,创作了独脚戏《驯马》。当他们到某部队演出时,部队领导就通知所有的驭手一个不漏,都要来看这个戏;同时号召大家学习戏中主人公吴兴国同志千方百计驯好劣马的高度责任心和先进思想。其他如在今年进行四好连队初评时,就演出了自己创作的小话剧《薄弱环节》,提出了对待成绩要用两分法的观点,多找薄弱环节,不断革命,继续前进。在新干部提升较多的时候,摆在部队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尽快地培养和帮助新干部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他们就创作和演出了一出刻划一个老骨干勤勤恳恳、全心全意地帮助新班长的小话剧《拐棍精神》。各单位领导看了以后,都要求话剧队到本单位去演出。当部队在改灶过程中,有的碰到了困难,有的产生了到顶思想,他们就编演了反映不满足现状、重视点滴节约,身在灶旁,眼看世界的小剧《烧煤问题》,宣传改灶节约用煤的重大意义,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完成。第三个特点是:“小”。短小精悍,为群众喜闻乐见。部队的斗争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广阔,他们根据内容需要,大胆运用和创造了许多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小剧形式。如:小话剧、小喜剧、活报剧、报导剧、快板剧、小歌剧,广场剧、小闹剧、独脚戏、小戏曲等。这些形式不受舞台条件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无论在操场、课堂、阵地、饭堂及行军路旁均可演出。干部、战士都说:“小戏真棒、轻便易行,演员不多,节目精彩,教育很大,看得过瘾。”
他们的业余小话剧活动是经过逐步摸索和打破种种顾虑后,才开展起来的。一开始,有些同志认为小剧比说唱难写、难演。感到难写的是,戏要有冲突,反映现实斗争生活的小剧要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树立一、两个先进人物,宣扬新思想,新作风,受到舞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困难很多。特别是战士文艺骨干,对写戏有一定的神秘感。感到部队中没有舞台、布景、灯光,同时战士没有演过戏,普通话也讲不好,对能不能演好戏有怀疑。
为了打破对写戏的神秘感,摆脱舞台戏剧的旧框框,使战士掌握这一文艺武器,部队领导首先组织骨干,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军委、总政和林彪元帅对部队文化工作的指示,明确写戏、演戏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教育,为了兴无灭资,使用文艺武器来参加阶级斗争,鼓舞部队斗志。战士认识到这个道理以后,感到既然小话剧可以迅速而又比较深刻地反映部队现实斗争,群众又很喜欢看,再有困难,也一定要掌握这个武器。然后,部队领导又组织了一个七人小话剧队,排演了《一百个放心》、《原来是你》等五个小剧到部队巡回演出,拿出样板,进行示范。经过学习、示范、实践,骨干的认识提高了,也有点门路了,信心也就更强了。看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就觉得非写不可。战士王建朋同志从来没有写过戏,但是在开展“一帮一,一对红”过程中有了感受,觉得非要想办法把它写出来不可,虽然在连里训练比较紧张,他还是积极利用休息时间,甚至开夜车来写,不懂的地方问人家,写好了一段就念给同志们听,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终于写出了《一对红的故事》的初稿。正因为战士在创作过程中,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的,因此大胆进行创作。如《烧煤问题》碰到剧情在伙房里展不开,就从内容需要出发把活报、独脚戏等形式溶合起来,大胆地把它拉到电影场、宿舍里去做戏。突破了舞台空间这个框框,使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
事实证明,战士是完全能够掌握这一文艺武器的。他们在今年召开了一次创作会议,在参加会议的二十八名业余创作骨干中,有干部也有战士,绝大部分同志从来没有写过小剧,看了各种小剧的示范演出,通过学习文件,交流经验,以及领导和业务干部同他们一起分析素材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写出了二十二个小剧的初稿,这次来京演出所带的小剧《水涨船高》《烧煤问题》《一对红的故事》《送枪》等,都是从这一期间的作品中,通过三结合的方法经过多次加工而成的。
至于战士能不能演话剧呢?他们的回答是完全能,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演自己,演周围熟悉的同志,这次来京演出的小话剧队十五名成员中,除一名干部外,十四名战士在参军前没有一个演过话剧。其中除五名骨干在去年前年有过一些锻炼外,其他九个战士都是第一次演小话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