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路是人走出来的——三赞“乌兰牧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1
第5版()
专栏:文艺短评

路是人走出来的
——三赞“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的事迹和示范性的演出,引起了文艺界强烈的反应。他们说:“‘乌兰牧骑’的道路走对了。”“‘乌兰牧骑’同志们创开了一条新路。”这话并不过分。革命的文学艺术,就需要走革命的道路。
我们今天发表一位“乌兰牧骑”队长的文章。他介绍的虽然是一个队的情况,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他们是怎样从只向大剧团看齐、走专业化道路,逐渐培养了一专多能的思想,建立起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服务的观点。
“乌兰牧骑”走过的路也是有曲折的。当初,有人怀疑:走这条路是不是有前途呢?在他们前进的途中,也经常有这样和那样的议论,主观和客观的影响,甚至也有过摇摆,有过反复。现在,证明这条路是完全走对了。我们从热喜同志的文章里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发:
第一,文艺工作者究竟应该为谁服务?我们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是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的,有的人尽管在口头上承认,一遇到实际工作,往往就忘记了这最根本的一条。在开始阶段,“乌兰牧骑”的有些队员也是这样的。虽然建队的方针是为了把革命文艺送到广大牧民中去,但有的队员却仍然是只考虑个人的名利,一心想当“艺术家”,两眼只看“大”和“洋”,即使身在牧区,却不能反映牧区的生活,也就不能满足牧区群众的要求。经过实际的考验,“乌兰牧骑”巩固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逐步解决了为谁服务的问题,他们的进步也就日新月异了。事实再次证明,真正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这是文艺工作者最根本的一条。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使革命文艺繁荣起来。
第二,为工农兵服务些什么?有了为谁服务的政治方向,紧跟着就是拿什么为群众服务,是搬出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一套呢,还是以革命的、社会主义的东西为群众服务?是拿洋的、古的东西,还是拿群众喜闻乐见、民族民间的东西来为群众服务?如果有人脱离群众,一味硬要把群众所不需要、不欢迎的东西塞给群众,群众决不会接受。这样的人也当不了真正革命的艺术家。“乌兰牧骑”按照党的文艺方针进行工作,把社会主义的文艺送给群众,符合了群众的利益,受到了群众的欢迎,群众给他们很高的荣誉,这是他们贯彻毛主席文艺方向的结果。
第三,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为群众服务?“乌兰牧骑”一共十二个人,每个人都是一专多能,以演出活动为主,同时又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宣传工作,辅导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这种组织形式正是为了适应内蒙古牧区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而创立的一种革命化、战斗化的形式,它本身就是革命化的产物。它的活动方式、工作方法,都是在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下创造出来的。“乌兰牧骑”这种组织形式保证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顺利进行,他们的种种经验,值得很好地总结,也值得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视。当然,由于地区和其他条件的不同,不能照搬,但是“乌兰牧骑”的这种革命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乌兰牧骑”的道路,是内蒙古自治区三百多位“乌兰牧骑”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红旗照耀下走出来的。“乌兰牧骑”的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康庄大道,是每一个革命文艺工作者应当学习的方向。不仅是边疆的牧区,就是内地的山区和广大农村,城市的厂矿,不是也可以走这样的路吗?路是没有止境的,为人民服务是没有止境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