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小扁担”给教师提出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3
第2版()
专栏:读者来信

永远热爱劳动永远保持艰苦作风
编者按 本报十月二十五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李成友同学的《小扁担呀,我永远不抛弃你!》和《一篇活教材》(编后)以后,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许多来信检查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体力劳动?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大学生应该是个什么派头?什么叫做“土里土气”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选了几封读者来信在这里发表,希望青年学生们认真地考虑这些问题,自觉地进行兴无灭资的思想改造。
“小扁担”给教师提出了什么?
李成友等三位同学在火车站丢掉扁担,说明他们在中学里就没有真正明确学习的目的,没有明确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接班人的问题。因此,李成友的文章,也向我们中等教育工作者提醒:应该如何对待劳动教育,怎样才能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劳动教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它是无产阶级教育与资产阶级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
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中等学校教师已经从思想上比过去更加重视了劳动教育,但是,由于我们本身原来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唯有读书高”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加上自我改造得还不够,对学生的劳动教育的指导,就不够有力;同时,社会上的资产阶级思想,也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影响。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来自劳动人民的家庭,但是他们的父母,大多数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升学,而对他们毕业后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特别是农业劳动)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从我们实际接触中,多数同学的家长经常嘱咐子女的是“在校要好好听老师的话,用功读书,注意早晚冷暖”,而较少听到家长嘱咐子女“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认真参加劳动锻炼”。由于这些原因,不少青年学生对生产劳动不够重视,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劳动的;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计做得来,还要什么劳动教育;有的同学认为考大学又不考生产劳动;有的认为在校劳动无报酬,等等。这些问题反映了同学们对生产劳动的目的和意义还认识不清楚,劳动观点还不明确,劳动态度不够端正。
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自己这一方面的弱点,加强自我改造,进一步端正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并且切实行动起来,加强劳动教育。同时要正视旧的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认识这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与无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尖锐斗争,要及时了解这种斗争在同学中的反映,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中,勇敢地参加战斗,决不能回避,决不能等闲视之。
只有经常不断地进行劳动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明确为谁学习和为谁服务的问题,正确对待升学与就业的问题,正确对待体力劳动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又红又专的劳动者。
江苏省南通县中学政治教师 秦长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