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反复试验 终于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3
第5版()
专栏:

反复试验 终于成功
国营东北机器制造厂磨工 蔡洪武
今年二月,厂部让我们车间加工一种“辗片磙子”产品,这是兄弟车间生产上用的一种重要工具。技术要求很高:磨出来产品的外观要象镜子面一样光滑,能照见人影,不能有一点痕迹;中心偏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五。这个产品材料的性能也很特殊,又粘又韧,容易糊砂轮,因此,非常难加工。据技术人员说,过去加工这样的产品,历来只有进口磨床才能干。
听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就想,难道这种精密产品只有外国机床才能干,中国机床就不能干吗?毛主席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作为一个中国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就应该有骨气,走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道路。当时自己就想把这个活要过来自己干。可是我又想,我这台旧机床能行吗?虽然经过改造以后,它现在比较象点样了,但是能干得了精度这么高的产品吗?要是完不成任务,耽误了时间,影响兄弟车间生产怎么办?想到这,自己思想上又有点犹豫。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又学习了《实践论》。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教导我们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读了毛主席这句话,我就想:对啊,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这个活我还没有接触,怎么就知道干不了呢?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我还是应该动手干一干。我的机器虽然不好,但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决定胜负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大活人还能被死机器难住!只要依靠党,依靠群众,多动脑子研究,就一定能干好。过去这台破机床连定额都完不成,现在不也改造过来了吗?经过这样的考虑,我最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突破这一关。于是我就找车间主任要求把这一任务交给我。主任鼓励我说:“好,你干吧,在你那床子上要是能干出这活来更有意义。遇到什么困难你就找我。”我接受了任务,回去就积极做好准备工作,进行试验。
周围的人听说后震动很大,议论纷纷。不少老师傅对我说:小伙子你干得对,咱们工人阶级就要有这个骨气。也有的人怀疑,他们说:这纯粹是瞎扯,进口机床干这活都有困难,这老掉了牙的床子还想干这活?我听了这些反映,更觉得完成这一任务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不仅是一场复杂的生产斗争,也是一场新思想同旧思想、无产阶级革命观点同资产阶级奴化观点的尖锐斗争。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这一任务,用事实来提高大家的认识,使大家认清我们工人阶级的力量,清除人们头脑中旧的思想意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自力更生方针。于是,我就积极进行试验。一次不行再来一次,这样不行就那样搞。第一次试验远没有达到要求。我想,这活要求光洁度高,可能是冷却液埋汰对它有影响。我就把冷却液重新换干净的。第二次试验仍然不行。我想,可能是砂轮太硬,就换一块软一点的。接连试验了三次,累得我满头大汗,中午连饭也没顾得吃,谁知道竟连一点效果也没有。下班时候,一个平时爱和我开玩笑的同志跑到我跟前问我:“怎么样,伙计,试验成功了没有?”我说:“没有。”他又半开玩笑地说:“我看根本就不行,你这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对他的玩笑话我根本没在乎,不过我也想,怎么连着试验几次都不行呢?后来,冷静地一考虑,我想起了毛主席在《实践论》中的教导:“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这时我才发觉自己的指导思想和作法有毛病。我只顾急着试验,急着完成任务,而没有研究产品的性能特点和加工方法,只是盲目蛮干。我几次试验所以都不成功,正是违背了毛主席教导的这条真理,没有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工作中犯了盲目的毛病,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根据这个教训,第二天我首先找干过这种产品的同志请教,又找有经验的老师傅和技术人员研究。许多老师傅和技术人员都对我热情地进行帮助。如技术员郭明山,老工人解占久、蔡文林等都提出了不少建议。党支部书记和车间主任更是大力地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出了前几次所以失败的两个原因:一个是砂轮平衡得不好,转起来有离心力,容易产生波纹;另一个是床头转速太快,对工件有影响。后来我重新平衡了砂轮,放慢了转速,再一次进行试验。这一次不错,一刀走过去,光洁度大大提高。可是当我再上一次刀以后,工件上又出现了明显的刀花。我一连上了几次刀,却越来越不好。我心里很纳闷,怎么头一刀挺好,后来越干越不好了呢?车间主任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就找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到现场来开了个研究会。大家看了我干的活,听了我介绍的情况,帮助我从各方面分析原因,当场提出了十多条意见和改进措施,让我当场试验。我根据大家的意见,又重新平衡了砂轮,改进了砂轮角度,再开始试验。这次效果好一些。可是当我停车量了量活,再上第二刀时,老毛病又出现了,工件上又出现了刀花,大家看了也很纳闷。郭明山老师傅站在我背后看了半天说:“你再上一刀,量活时不要停车,看怎么样?”我照他说的方法试试,果然见效。郭明山老师傅看了看笑着对我说:“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因为你停车量活时,砂轮上的冷却液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了,这样砂轮就一边重一边轻,再转起来就又产生了离心力,所以工件上就会出刀花。”听了郭师傅的话,我又高兴又感激。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但只要继续摸索下去,一定能获得彻底胜利。因此,我满怀信心地继续试验下去。前后共经过六次试验,又进一步改进了打砂轮的方法,减小了吃刀量,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精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突破了生产上这一大关键。这一事实使我和周围的同志们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从加工这个辗片磙子的整个过程中,我进一步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正确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脑袋里凭空想出来的,只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我是个工人,要想把生产搞好,就必须在生产斗争的实践中来认识事物。如果我不经过六次试验,就不可能想出改进加工辗片磙子的操作方法,也就不可能突破这个生产关键。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预想的效果,必须是一步一步地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低级到高级;“一口吃个胖子”的事儿,是从来没有过的。只有反复实践,反复认识,才能够全面地认识与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客观事物只是改造客观事物的手段,并不是目的。因此,在改造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要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要有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把高度的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的精神结合起来,这样,就能改造一切,无往而不胜。
在这几年当中,毛主席的思想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我改造好了一台旧机床,并在这台旧机床上加工出了辗片磙子这样精密的产品。在这一阶段的生产斗争中,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自己所有这些进步和成绩的取得,都是党和毛主席教导的结果,是党组织教育、培养的结果,是群众帮助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条件,我是什么也干不出来的。今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把自己担负的工作干得更好,为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献出自己的一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