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企业管理上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5
第5版()
专栏:

企业管理上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齐齐哈尔车辆工厂党委书记 张达开 厂长 宋金声
非改不可
今年初,我厂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发动群众,开展了企业管理革命化,实行了“集中到厂部,服务到班组”的新管理体制,这是企业管理上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解放以来,我厂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有一些是沿用旧的,有一些是机械地搬用外国的。这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汇集成为一个一百六十万字的“百科全书”式的“本本”。按照这个“本本”的规定,在我厂的企业管理上,存在着下列几个主要问题。(一)层次重迭。厂部设科室,科室内分组,组长以下设各员,车间又设各管理组,组内各员俱全,条条对口。一件工作从厂部贯彻到班组,要经过十来道层次,很难一贯到底,造成了工作的脱节、扯皮、拖拉和大量的重复劳动。(二)机构臃肿。过分强调职能专业,有些业务,一个部门可管的,也要分几个部门去管。例如,工具费,一个部门可以管起来,却分由冶金、工艺、设备、工具、计划、财务等六个部门去管;一把铁锹,锹头由工具科管,锹把由材料科管。(三)由于层次重迭,机构臃肿,造成非生产人员多。这次改革前,全部非生产人员占全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点二。(四)制度烦琐。许多制度,见物不见人,不是为生产服务,而是卡人、卡生产、互相卡。例如,一个货车中梁,仅组装电焊工艺规程,就有三十五页,把“紧螺丝用搬子”、“擦砂尘用破布”、“烧红的铁,用钳子夹”等尽人皆知的事情,也写在工艺文件上。工人说:“这是闭门造车,满纸废话”。(五)业务手续繁杂,层层把关,步步设卡。采购一种材料,从编制计划到入库,有三十多道手续;每月计算全厂的成本,要经过六十多道程序,算一万四千多笔账;车间需要一项工艺装备,从提出项目到完工交付使用,要经过十四道关卡,八十一道手续。(六)凭证泛滥,表报成灾。厂内表报、凭证多达八百六十种。(七)会议多。行政例会有十七种,平均每天有两种会。(八)在分配方面,有单纯的物质刺激倾向,因而助长了某些工人的经济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由于因袭旧的一套,机械地搬用外国的“本本”,从而导致我们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忽视多快好省的全面观点;没有很好地坚持政治挂帅与物质保证相结合的原则;在处理人与规章制度、生产与规章制度的关系上本末倒置:把规章制度看成是“管人、卡人”的,人变成了规章制度的奴隶,规章制度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反而成为生产的桎梏;在职能科室与基层组织的关系上,职能科室不为基层组织服务,而是基层组织为职能科室服务。这些,实质上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反映,它助长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严重地妨碍着生产的发展,妨碍着广大职工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发挥,如果沿着这条路子滑下去,社会主义企业就有变质的危险。由此可见,企业管理革命化势在必行,必须狠下决心,彻底革命。
改的好处
企业管理革命化一开始,我们抓住了改革管理体制这一根本问题,实行了“集中到厂部,服务到班组”的新管理体制。这就是:把车间的计划、生产、技术、材料、劳动工资、财务等业务,集中到厂部管理;把科室和车间技职人员原来的两套班子合成一套班子,由科室、车间双重领导,以科为主,工作在车间,服务到班组,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实行新的管理体制,车间主任的任务是:做好人的工作,管好设备,打好生产仗。
随着新的管理体制的实行,在计划和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和规章制度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这个变革,跳出了“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的框框,减少了管理层次,精干了职能科室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个变革,把高度集中统一与充分发扬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依靠工人群众,管好社会主义企业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个变革,把多少年来基层为厂部服务的关系,改变为厂部为基层服务的关系,使技职人员从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变为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
上述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然而是显著的效果。(一)振起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开始建立了新的管理秩序。各级领导干部开始跳出了事务圈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研究和解决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大大地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
(二)促使技职人员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各项工作做到第一线去,生产中发生的问题,解决快,效果好。目前已基本上做到“五送”(材料、工具送到班组,技术送上门,工资、福利送到手);“四不找”(一个员能解决的问题,不找别的员;员能解决的问题,不找科长;本部门能解决的问题,不找别的部门;科长能解决的问题,不找厂部领导)。工人对技职人员服务到班组解决问题快,非常满意。(三)加强了集中统一领导,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有所克服,开始出现从全局出发,互相协作,主动配合,统一安排,统一行动的新气象。(四)为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厂七百多名有劳动条件的干部实行了“三定一顶”,有近三百名干部,拜师学艺,顶学徒工。(五)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挖掘了劳动力潜力,推进了生产。
关键在于革命
在企业管理革命化的道路上,我们走了不长的一段路,今后还要继续向前进。回顾已经走过的道路,我们有些什么体会呢?
首先,企业管理革命化一开始,我们就碰到一个革什么的问题。这既不能从教科书上找定义,来规定革命的内容和方法,也不能想当然,从主观臆想出发,盲目乱改。为了摸清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我们发动群众,开展了查表报、会议、文件和摆层次、手续、工作量、重复劳动的三查四摆活动。用这个方法来揭露矛盾,同时,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就实论虚,挖根源,谈危害。矛盾揭露得越充分,问题就看得越清楚,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就比较切合实际。事实证明,企业管理革命化,只有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想当然”出发,才能跳出框框,敢于革命,敢于创造。
其次,企业管理改革,究竟走什么样的路?是革命,还是改良?这是无产阶级思想同资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应当看到,旧的框框,外国搬来的“本本”,长期以来,既在思想上束缚人们的头脑,又在实际工作和生产中捆住人们的手脚。因此,要跳出框框,反掉“本本”,不经过严重的斗争,是不可想象的。企业管理革命化开始时,人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想法和主张:有人主张厂部设处,车间合为分厂;有人主张人员、权力下放车间;有人主张不要大动,并并机构、改改业务、减减人员就行了;还有人主张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是有“经”不念,有章不循,用不着大改大革。总之,他们主张改良,而不主张或不愿意革命。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有三怕:一怕革乱了,二怕走回头路,三怕把自己革下去。工厂党委经过研究,指出上述主张是改良主义的主张,其思想实质是留恋旧的一套,留恋“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日子,缺乏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准备。党委进一步指出,企业管理革命化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思想革命化的过程。企业管理革命化决不能在机构的合分、业务的增减等局部的、业务性的狭窄范围内兜圈子,而应当认识到它是关系到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应当看到“百科全书”式的“本本”,是一种可怕的习惯势力,它紧紧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因此,企业管理革命化的每一步进展,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思想障碍;而且,企业管理革命化越深入,触及人们的思想就越深,遇到的思想障碍也就越多,这就必须以毛泽东思想挂帅,发扬革命精神,大破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对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进行彻底革命。
最后,企业管理革命化,是为了在企业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相信工人群众,依靠工人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必须是全面完成国家计划指标,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数量,追逐利润;是政治挂帅与物质保证相结合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是勤俭办企业,少花钱、多办事,而不是贪大求洋,铺张浪费;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而不是依赖国家、依赖外国;是从全局出发,互相协作,而不是只顾自己,闹本位主义;是互助合作的同志关系,而不是你卡我,我卡你,互不信任。这些就是区别一个企业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
应当看到,随着企业管理革命化的进展,在逐步搞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必将锻炼出一支又红又专的管理队伍和产业大军。这支又红又专的管理队伍和产业大军,在阶级斗争中看得清,站得稳,顶得住;在生产斗争中干劲足,过得硬,顶得上;在科学实验中敢于创造,勇于实践。
我们深信,只要我们坚持无产阶级办企业的路线,有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制度,又有一支又红又专的管理队伍和产业大军,就一定能够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永不褪色、永不变质,就一定能够把生产从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新的高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