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从“表王”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5
第5版()
专栏:

从“表王”谈起
计划科 徐大逵
我厂有一张冷铸生铁轮铸造汇总记录表,人们称它为“表王”。这张表,既大又长,大表套小表,表中有栏,栏中有项,纵横交错,密密层层,总计二百四十三栏,一千八百三十三格,把铸造生铁轮的十二种原始记录都汇总在这张大表上。为了填写这张“大而全”的表,专门设了一名统计员。实际上,这张“表王”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没有人利用过它。群众反映说:“表大栏多没有用,照抄汇总白费工”。这是我厂表报、凭证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繁而无用的表报还多着哩。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厂表报、凭证达八百多种。
表报繁多是机构重迭、分工过细、制度烦琐、手续繁杂的产物。长期以来,我们机械地搬用外国经验,对于我们自己的管理企业的经验,没有认真地进行总结。过去,一提到加强管理,就是增机构、加人员。随着机构人员的增多,分工越来越细,业务手续越来越繁,表报也就越来越多。凭证泛滥,表报成灾,许多技职人员淹没在统计数字的汪洋大海中,无数的生产时间用于无效劳动。例如,过去定额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二百四十多张计件票,占用半天左右时间;设备科动力组八名干部,每月要填写一百零七张表;材料科每季查一次储备资金定额,需翻阅八种表报三万多张票据,八个人一个月才能干完。
这次企业管理革命化,随着“集中到厂部、服务到班组”的新管理体制的实行,科室人员的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减少了层次,各业务系统都能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减少了业务手续,因而,也就为精简表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精简表报凭证工作中,我们坚持了必须满足生产的要求;属于基础性的保留;属于参考分析性的大砍。结果,减少的表报占原有表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表报费用也比原来的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以工时票为例,据九十二个小组的统计,每月由原来的一万七千七百七十二张,减少到一千八百六十九张,使业务量减少一半。随着表报的精简,上述那个“表王”也下台了。群众反映说:“表王表王,为你瞎忙,你的死亡,我的解放。”
我们在体制机构改革过程中,表报虽然精简了不少,但是,应当看到,表报精简的潜力还很大,今后将随着业务和规章制度的改革,还需要对各种表报作全面系统的整顿,进一步使各级干部从烦琐的表报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研究和解决生产中发生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