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我们爱上了文工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5
第6版()
专栏:

我们爱上了文工队
北京市农村文艺工作队 吴扬
最近我们欢迎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队员,我们参加文工队时间比较久的同志们心里真高兴。
回顾我们初到文工队到现在的情况,深深感到爱上文工队是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也是对每个人愿不愿为工农兵服务,愿不愿改造自己的考验。
文工队是一个新的事业。我们刚到队时,全队只有三十来人,却包括了评剧、话剧、曲艺、歌舞等各种形式。没有排练厅,没有大舞台,常年在山里走、村里串。当时想:生活艰苦不说,业务没法提高。因此一部分人心里对文工队划着问号,可是经过一年多时间,我们的想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叫它四步曲:不愿干,试试看,有困难,坚决干。
我们中有从专业剧团来的,有高等艺术院校毕业来的,也有的是工厂、机关的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许多人愿意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也愿意下乡,但是一到文工队,具体行动了,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有的组织服从,心里不痛快。也有的希望是突击任务,一阵风过去完事。有的队员总觉得在大演出团,专业分工细,艺术水平高,在舞台上一坐不是交响乐就是协奏曲,多“威风”,小小的文工队连个象样的合奏都凑不起来,也没有到外地和出国演出的机会。因此,觉得到文工队是低人一等。还有的队员是从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心里想的多是在学校里演的一些大、洋、古的戏,文工队净是小节目,这怎么称得起“艺术”?自己学了好几年的专业不是白搭了吗?总之,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东西作怪,怕平凡工作埋没了自己。
这里,要说到社会上对我们的影响。大多数老师、家长、同学鼓励队员到农村火热的斗争中去锻炼,但是也有少数人用他们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来影响队员。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子女、同伴在大剧院的大舞台上演出,成名成家。有的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调到文工队,就表示惋惜,说如果知道分配到文工队,就分配水平差的学生了。
我们经过了“文工队员光荣不光荣?”“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个人名利服务?”等等的讨论,许多人开始认识到按照党的指示办事,为农民服务,把社会主义新文艺送给农民,是光荣的,没有什么“丢人”、“低下”和“屈才”。大家肯定了走的方向正,路子对,不愿干的人,变成了试试看。
一年多来,我们才跑了三个县,四十多个公社,多一半在山区,偏远地带。社员们看演出的许多感人场面,历历在目。他们爬山涉水,翻山绕梁,不管风霜雨雪,方圆一二十里地的人都赶来看,行动困难的老大娘由儿子背来,年青的社员一连赶两三个点去看演出。我们演出《箭杆河边》,社员们要向剧中阶级立场鲜明的佟庆奎老汉学习,孩子们以少先队员夏花为榜样;我们演了反封建迷信的评剧《三丑会》,社员们回家就烧了佛龛[kān 刊];我们说了相声《喜事儿》,姑娘们结婚不要彩礼了。还有许许多多年青人、干部从节目中受到启发,增强革命斗志,改变工作作风。我们的小节目受到农民这样欢迎,又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农民给我们打了“收条”。
我们在农村还访问了许多先进生产队和优秀人物,了解到许多先进事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给了我们很大教育。我们亲眼看到农民背石垒坝,把千亩河滩,变成丰产稻田。那些忠心耿耿,一心为集体,阶级立场鲜明的优秀干部、社员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将心比心,将人比人,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什么权利,不为这样勤劳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可爱的人服务呢?
我们做的事情很少,可是社员们说文工队是党派来的,是党对农民的关怀,要用搞好革命和生产的实际行动来回答党,我们的劲头就更大了。原来觉得在大舞台上演出“威风”的队员,现在觉得为农民演出同样是光荣的,当他回到城里,带着一身泥土气走在大街上的时候,昂首阔步,感到很自豪。
由不愿干、试试看,走向了愿意干。可是,怎么干?又遇到了困难。
文工队是一支活跃在农业第一线的尖兵,人要少而节目要多,还要轻装。这就要求队员根据农民的需要来“一专多能”。唱评剧的也要唱歌,搞声乐的也要跳舞,演话剧的也要学唱,搞一种乐器的要多学会几样。演员也要管服装、道具,搭棚、装车等等。
我们队有的队员过去学了一些芭蕾舞、古典舞蹈的身段,却不会最基本的民间舞蹈扭秧歌;有的队员过去双手一扣,直挺挺地站在合唱台上,唱了七八年,现在要求表演唱就有困难;有的演奏乐器的队员是“只见双手忙动弹,不见眼珠翻一翻”。这就要求苦学苦练。队员们起早贪晚,把山坡、场院、大河套边作为练功房,社员家里、院里、炕头也是我们说戏排戏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我们的表演气质。有些人在学校里排惯了洋、古的戏,学资产阶级的处世哲学,导演启发演员激情时也常用什么“失恋”,“没考上大学”,“孩子死了”等个人得失来诱导演员出戏。现在要有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有困难的。有的人见了社员说不上两句半,就再也搭不上腔。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就下决心真诚地和农民打成一片,向农民学习。几位女队员搬到一位大妈家,大妈抱起自己的被子准备出去寻地方宿,有个队员一把拦住大妈,请大妈和她们一块挤着睡,晚上给大妈盖被子。第二天大妈就“闺女长闺女短”的话多了起来。扮演饲养员的队员和模范饲养员一起去住,一起喂牲口、背草拌料……我们在和农民同生活、同劳动中,去一点一滴地体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一次村史展览会上,一位老贫农泣不成声地历数在旧社会所受到的灾难。他说,就是忘记亲生爹娘,也不能忘记党和毛主席。他把自身的解放和整个阶级、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这些看来细微、实际重大的一点一滴,加强了我们对农民感情的理解,引起了我们内心的变化,在表演上,就增多了生活和劳动农民的气息。我们为农民服务的本领增多了,表演也有劳动人民的味儿了。在农村生活的熏陶下,人也朴素了些,打掉了许多娇气,社员们给了我们很高的奖赏,说“你们不象城里的剧团,你们就是我们村里的人吧!”现在,我们一个队员可以担任几个节目,一位曲艺演员又说又唱又演又写;过去只会在台上立正唱歌的演员也能舒展地、有感情地表达歌曲内容。文工队需要“一专多能”,实践证明也可能做到,而且“一专多能”并不是把“一专”挤掉了,相反是更丰富了艺术才能,对“专”只有好处。话剧、唱歌的演员学了戏曲的吐字、发音、节奏感,对寻求话剧、音乐民族化方面也大有好处:戏曲演员学了唱歌、话剧对处理感情、挖掘人物内心活动等基本功,也大有启发。业务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不是“屈才”,而是大有用武之地。过去觉得白学好几年专业担心前途的队员,现在也感到“如鱼得水”,前途光明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为工农兵服务和怎样为工农兵服务。
我们在深入农村中教育改造了自己,逐步有了为农民服务的愿望,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信心开始树立了。我们脑子里打个人小算盘少了。群众要求做什么,我们就努力做什么;怎样方便群众,就怎样搞。每到一地,我们都请当地干部做报告,也请他们提出要求,喜欢看什么。我们在社员家说戏排戏,请群众参加,当场指点。我们到最需要文化的边远地区,在和河北省交界的密云县曹家路人民公社花园生产大队演出时,下起雨来,有个队员身体不大舒服,有点发烧,可是社员冒雨观看演出的热情,暂时驱走了他的病魔,他坚持演出。在农村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的激励下,许多队员都动手创作,弥补文工队缺少专业作者的不足。虽然写作水平不高,但是创作出来的东西,却有一个共同特点,有生活气息,有的放矢。在农村,用水自己挑,转移演出点,搭棚拆棚、装车……有时要走几十里路,不论酷暑严冬,风雪冰霜,也要露天演唱。可是这样的生活,我们觉得愉快而有意义。大家浑身是劲,有信心有决心,按着党的文艺方针,做革命人,演革命戏,到劳动群众中去,用文艺武器,为工农兵服务,同时改造自己。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照耀下,当前的文艺战线出现了大好形势,我们要大步赶上,首先要做革命人,具有革命思想,而我们多数人没有经过风雨,思想改造还是艰巨的任务。我们仅仅迈出了第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