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来自生活 高于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12-26
第6版()
专栏:

来自生活 高于生活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处处长 张逸民
我们吉林省代表团这次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上一共演出了七个节目,其中除歌颂党和毛主席的女声齐唱外,有六个节目都是以农业战线上的生活为题材的,如舞蹈《顶水抗旱》《读报组老人们》,表演唱《劳武结合》等,都集中地反映了朝鲜族人民近年来在农业战线上的生活和斗争,表彰了不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农村的生产斗争。同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方面,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这些节目产生的过程和演出的效果,使我们又一次深深体会到生活是艺术创作唯一的源泉的真理。只有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去,到工农兵群众的火热斗争中去,才能够创作出强烈反映时代精神的好作品。例如《顶水抗旱》这个舞蹈,就是在延吉县老头沟公社群众抗旱的实际斗争生活中产生的。一九六三年延边地区久旱不雨,延吉县的旱灾更为严重,但是这并没有吓倒人民公社的社员,他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群众性的浇水抗旱运动。尤其是妇女们头顶水罐,不分昼夜地与自然斗争。她们来往在不平的道路上,有时不小心洒出一点水来,便急忙脱下衣服把水吸起,然后再拧挤在水罐里,不肯漏掉一滴水。有一个妇女一直坚持顶水,头顶肿了也不休息,到抗旱结束时,她的头发整整被水罐磨掉了一圈。这些动人事迹,都构成了《顶水抗旱》舞的创作素材。从实际生活中孕育了作品的主题,并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加工,同时又有传统的《顶水舞》作借鉴,于是一个反映群众抗旱斗争的新舞蹈就产生出来了。一开始这个舞蹈虽然是比较粗糙一些,但是它却能以丰富而生动的舞蹈动作,体现出与天夺粮的斗争精神,生活气息也比较浓郁,曾受到当地党委的鼓励和群众的欢迎。这个舞蹈在县和州的会演过程中,又不断得到了加工和提高,使这个舞蹈不论在思想内容上或在舞蹈的形式变化和舞蹈动作上都更加趋于完美,例如原来只有妇女顶水的动作,后来又增加了扛水罐的动作。在实际生活中朝鲜族妇女没有用肩扛水的,可是在抗旱斗争中由于顶水把头顶肿了,只有用肩来扛。所以这一动作的增加,不只是丰富了舞蹈的变化,而更重要的是突出地表现了人物顽强的意志。至于舞蹈中那位体弱的妇女昏倒之后仍不肯喝一滴水,而珍惜地把大家送给她的水浇在地里的情节,也是为了表现人物而增加进去的。当然,这个舞蹈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已经很完美了,但由于它是真正来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真实地反映和鼓舞了群众的生产斗争,所以在县里巡回演出时,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是把自己的事搬上了舞台,因而非常感动。通过这个舞蹈的创作和加工的具体过程,又一次证明了革命的文艺产生于火热斗争中的千真万确的道理。
又如舞蹈《读报组老人们》也是由和龙县东城公社琵岩大队社员集体创作的。这个舞蹈的产生也象《顶水抗旱》舞蹈一样,都是来自现实生活斗争。老人读报组是延边农村文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现在全州有二千零九十二个读报组。它们的活动是比较经常的,效果也比较好。通过读报组的活动,老人们在关心国家大事,推动生产,教育后代和移风易俗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如和龙县琵岩大队读报组老人们拾粪送肥的活动就很经常。其中有这么一个突出的实例:去年有一对年过六十多岁的老两口为大队黄烟苗床拣了一千多斤猪粪。这种热爱公社、热爱集体的生动事迹使社员们非常感动,于是他们便产生了要表现这种人老心不老的生产干劲和新时代老农民的精神面貌。《读报组老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激励下开始创作的。把拣粪这件事编成舞蹈搬上舞台表演,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开始时创作者和演员都没有信心,可是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又有实际生活的具体感受,经过一番研究和推敲,才初步创作出了这么一个节目。但是开始时还有不少缺点,例如原来舞蹈中的人物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很不集中。舞蹈的动作也多是劳动过程的说明,而没有突出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这些地方在创作和演出的过程中,都不断得到修改和充实。农民群众根据自己的劳动生活,自编自演,这样的事只有在我们社会主义时代才能想得到和做得到。
再如表演唱《到山沟里来的毕业生》和《劳武结合》,同样都是反映延边各族人民的现实生活的。全州现在有十万多知识青年参加农业生产,具有高小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农村青年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农村知识青年日益增多的新形势下,创作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歌舞,来教育青年一代,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通过以上作品的产生过程,使我们对这条真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有了好作品,这仅仅还是一个方面,能否把作品演好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虽然参加演出的演员同志都有想把节目演好的愿望,但是,能不能把节目演好这并不取决于愿望,而同样取决于有没有生活。如果要把作品演好,首先必须深入火热的群众斗争生活,与工农兵打成一片,熟悉工农兵的思想感情,否则,在舞台上是塑造不出真正的英雄形象的。参加这次演出的吉林省代表团演员,如共产党员生产队长朱英植、五好社员五好民兵朴贞淑、团支部书记民兵教导员金春实等绝大多数同志,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都亲身参加过抗旱斗争和积肥等农活劳动。他们既是民兵活动积极分子,又是业余文艺活动的骨干。因此在表演舞蹈《顶水抗旱》、《读报组老人们》和表演唱《劳武结合》等节目中,他们都表演得非常真实自然,丝毫没有拘束、造作之感,而且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农民那种纯朴、勤劳、勇敢的性格来。这正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劳动者,有丰富生活感受的结果。
在群众业余文艺活动当中,除了好作品和好演员之外,还要有一批好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依靠他们和业余作者结合,向业余演员进行正确的辅导。专业人员帮助加工群众作品,辅导业余演员,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仅是他们应尽的义务,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为这次参加观摩演出的群众作品的加工和提炼,曾组织三名专业艺术干部深入到上述作品产生的地方去,了解情况,体验生活,然后再让他们和群众共同商量、共同研究,帮助群众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提高。如果专业作者不熟悉生活、不了解情况,就主观的对群众的创作进行加工和提高,那是产生不出好作品的。总之,不论是创作、演出和辅导,都必须从现实生活出发,都必须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只能是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艺术的战斗作用和教育作用。
我们代表团演出的节目还是很不成熟的,如果说观众还比较欢迎的话,那主要是由于演员们熟悉农村生活,认真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的结果。
(附图片)
仫佬族民歌女声二重唱:《党和人民亲又亲》〔广西僮族自治区代表团仫佬族五好团员、民兵班长吴莲翠、五好青年吴孝暖演唱〕  新华社记者 章梅摄
毛难族男女声小合唱:《一口甜水一句欢》
〔广西僮族自治区代表团毛难族妇女队长、俱乐部主任谭爱英、毛难族五好民兵、五好青年覃荣青等演唱〕          新华社记者 章梅摄
朝鲜族集体舞蹈:《顶水抗旱》〔吉林省代表团五好社员朴贞淑、五好青年林顺玉等演出〕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