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不等价交换的剥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3
第5版()
专栏: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不等价交换的剥削
谷茂
剥削的方法
帝国主义国家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贸易,一向是在不等价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不等价交换,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人民进行着残酷的剥削。不等价交换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剥削的最主要形式之一,而且是一种最隐蔽的剥削形式。因为这种剥削在形式上采取了“自愿的”、“平等的”买卖形式,犹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和劳动力之间在交换上发生的情形一样。
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的不等价交换剥削,通常采取下列三种方法:
(一)垄断组织利用它们的统治地位,以垄断高价向亚非拉国家出售工业制成品,并以垄断低价从亚非拉国家购买初级产品。在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从而单位工业产品价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采取垄断方法使有关工业产品的价格少降、不降、乃至继续上涨;另一方面,则把从亚非拉国家购买的初级产品价格压低到生产价格以下,甚至于压低到生产费用之下。
(二)帝国主义国家的航运和保险垄断组织对亚非拉国家的货物运输采取歧视性的高费率。由于运费和保险费是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帝国主义国家这种垄断的歧视费率进一步扩大了它们对亚非拉国家的不等价交换的剥削。
(三)帝国主义垄断组织渗入亚非拉国家,控制它们的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内直接或通过其代理人以垄断低价从广大小生产者收购出口物资,并以垄断高价批发和零售进口物资,进行残酷的中间剥削。
剥削数字的惊人
战后,在资本主义总危机不断加深的条件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垄断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控制,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的不等价交换剥削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
由于缺乏综合性资料,要对不等价交换剥削进行全面计算是有困难的。现在,我们仅就通常所谓出进口比价或贸易条件的变化,来看一看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对亚非拉国家的不等价交换剥削在战后已扩大到怎样惊人的程度。
战后初期,一方面由于许多亚非拉国家初级产品的生产在战时遭到破坏,恢复需时;另一方面,被战争隔离的国际市场由于战争的停止而很快得到恢复,再加上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以及抢购所谓战略物资的人为刺激,亚非拉国家初级产品价格在战后初期一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帝国主义的垄断操纵下,亚非拉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初级产品的价格,自一九五一年后,便不断下跌,而它们从帝国主义国家进口产品的价格,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则不断上涨,使亚非拉国家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损失。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的十年间,亚非拉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除去石油)的价格总水平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三点一,其中食品饮料下降百分之十七点九,农矿原料下降百分之三十九点二;同期它们从帝国主义国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总水平却上升了百分之三点五,而机械设备竟上升百分之三十一点三。这样,在这十年间,亚非拉国家在这两类商品的贸易中的出进口比价就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五点四。以此计算,亚非拉国家在一九六一年内由此而遭受的损失,就达到将近六十三亿美元之巨。六十三亿美元,相当于同年亚非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出口的全部初级产品(除去石油)的百分之五十四点八,也就是说,出进口比价下降的结果,一九六一年一年亚非拉地区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出口的全部初级产品(除去石油)的一半以上,白白地奉送给了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一年十年累计,这一损失共计四百十四亿美元以上的惊人数目!
以个别具体商品的交换比价来看,同样是触目惊心的。
以一九五一年与一九六一年相比,为了进口一吨钢材,加纳需要出口的可可自二百○二磅增至五百七十一磅;巴西需要出口的咖啡自一百五十八磅增至三百八十磅;马来亚需要出口的橡胶自一百三十二磅增至四百四十一磅。
古巴工业部部长格瓦拉在去年三月召开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的发言中,也提出了一张统计表,这张统计表说明一九五五年和一九六二年,亚非拉国家为了进口一台三十至三十九马力的拖拉机所需要的初级产品数量。现略举一些数字如下:
加纳的可可自三点零六公吨增至七点一四公吨;巴西的咖啡自二点三八公吨增至四点七九公吨;马来亚的橡胶自三点二七公吨增至五点五五公吨;阿联的棉花自二点一一公吨增至三点四一公吨;锡兰的茶叶自一点八九公吨增至二点九三公吨;赞比亚的铜自四点二三公吨增至五点四五公吨。
战后,在亚非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的全部出口中,初级产品一般都占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而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占不到百分之十五。在它们从帝国主义国家的全部进口中,工业制成品一般要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而初级产品则只占约百分之二十。那末,亚非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国家输出制成品、半制成品、并从帝国主义国家输入初级产品时,是否能抵补所遭受的损失呢?不能。因为,
(一)亚非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的交换为特点的,这两类商品的交换占它们之间贸易的绝大部分;
(二)亚非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出口的制品、半制品,都是些轻工业品和初级产品的初步加工品。例如,一九六二年,在亚非拉国家出口的全部制品、半制品中,纺织品占百分之二十四,金属加工品占百分之三十六。这些产品的价格在这一时期中,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而帝国主义国家向亚非拉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较小。此外必须着重指出:战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向亚非拉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提高,而亚非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出口的制品、半制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多,如果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那末,就是在这两类商品交换中,亚非拉国家无疑同样遭受帝国主义的不等价交换剥削。现在暂时不考虑这一因素,先就出进口比价来看,亚非拉国家由此而得的“好处”也是微不足道的。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资料,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期间,亚非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出口制品、半制品价格总水平下降了百分之十三点七,而亚非拉国家从帝国主义国家进口的初级产品价格总水平下降了百分之十四点七。以此计算,在这两类商品交换中,亚非拉国家所得到的“好处”,一九六一年仅三亿美元,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六一年,十年累计也总共只有二十五亿美元。
把上述两笔账合在一起,结果如下:
一九六一年一年,亚非拉国家在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整个贸易中,由于出进口比价的恶化,所遭受的损失仍达六十亿美元。
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十年累计,亚非拉国家所遭受的损失,仍高达三百八十九亿美元以上之巨!
同时,应该注意到,上述计算所得的数字,还只是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期间,由于出进口比价恶化所造成的损失,而没有估计到一九五一年当年已经存在的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也没有包括:由于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和亚非拉国家农矿产品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的扩大而造成的不等价交换剥削;大量存在的中间剥削;以及帝国主义航运、保险垄断组织对亚非拉国家的货物运输采取歧视性高费率而获取的垄断超额利润,等等。剥削程度的不断加深
还应该注意到,战后,亚非拉国家出进口比价不断下降,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不断扩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不等价交换剥削不断加深的长期趋势。
先看战后亚非拉国家出进口比价的变动趋势。
一九五一年 一九五七年 一九六一年1、初级产品(不包括石
油)的价格指数①100 75.4 66.92、工业制成品指数② 100
 100.8 103.53、1与2的比价 100 74.8 64.6
注:①系亚非拉国家对帝国主义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不包括石
油)的价格指数。
②系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指
数。
这个简表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了,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的十年间,亚非拉国家对帝国主义国家的工农业产品价格比价不仅下降幅度很大,而且下降是长期持续不断的,并没有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起伏。这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价格运动中一个颇值得注意的新特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市场上的初级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一般说来,还是随着经济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呈现同一方向的变动的,不同的只是涨落有先后,涨落差距有大小。例如,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的危机时期,初级产品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五十,同期制成品的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五。战后情况就不同了。在我们所考察的这个时期内,在美国,已经经历了三个经济周期,在资本主义世界,也已经历了两个经济周期。但是,在这个时期里,制成品(特别是亚非拉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所需的机械设备)国际市场价格,不仅在周期上升时期不断上涨,就是在危机时期,也常常维持不变,甚或继续上涨;相反地,初级产品价格,特别是亚非拉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的价格,不要说经济危机时期,就是在周期上升时期,也往往持续下跌。如果以图表示,这一特点就会显得十分明显了(见图一、图二)。
再从不等价交换剥削程度的不断加深看。战后,在亚非拉国家初级产品与帝国主义国家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中,亚非拉国家由于出进口比价下降而蒙受的损失不断扩大的情况,有如下表:年 份(以一九五一年为基期)
损 失(单位:亿美元)
1952年 24
1953年 34.5
1954年 25.3
1955年 31.8
1956年 38.5
1957年 39.7
1958年 49.4
1959年 53.5
1960年 55
1961年 62.6合 计 414.3
就以在战后亚非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整个贸易中,亚非拉国家所遭受的损失来看,这种不断扩大趋势也同样是明显的。年 份(以一九五一年为基期)
损 失(单位:亿美元)
1952年 22.6
1953年 33
1954年 24.8
1955年 28.9
1956年 33.2
1957年 37.9
1958年 48.4
1959年 51.1
1960年 50
1961年 59.6合 计 389.5
战后,亚非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贸易的出进口比价,在一九六二年下降到最低点,但由于联合国至今尚未公布我们所选择的(也就是我们认为在联合国各种有关价格指数体系中比较能反映客观实际情况的)那种亚非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交叉贸易分类价格指数,因而我们暂时还无法计算出一九六二年亚非拉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而遭受的损失的确切数目,但可以肯定,这一损失比一九六一年为大。
一九六三年,亚非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出进口比价稍有回升,但是,就连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指出,这只是暂时现象。事实上从一九六四年年初起,除金属及其制品的价格继续上升外,其余亚非拉国家向帝国主义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又开始回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工农业产品价格比价,就其总的趋势看来,正沿着有利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而不利于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方向继续发展。
战后,亚非拉国家对帝国主义国家贸易出进口比价的不断下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损失不断扩大,是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在战后总危机加深的条件下,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农业资本主义现代化、由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而带动的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代用品的不断涌现和发展、垄断资本剥削的不断加强、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化的进一步加深,等等密切相联系的。但是,应该着重指出: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侵略政策和掠夺政策的结果,是国际垄断资本对国际市场和价格实行垄断的结果。因此,只有对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掠夺政策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只有对国际垄断资本对国际市场和价格的垄断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彻底消灭新老殖民主义的统治和控制,自力更生地建立和发展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亚非拉国家才能在反对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不等价交换剥削的斗争中,不断地取得胜利。
编后
从这个版上的材料可以看到,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进行的剥削和掠夺十分残酷,令人触目惊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只有坚决粉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坚持自力更生,建立和发展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才能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取得彻底的解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