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身到,首先应该心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5
第2版()
专栏:

身到,首先应该心到
一九六一年,我们为了总结南方水运工人革新技术的成果,到现场去设计一项木材编扎机械化工程。临走时,领导上再三交代,要我们到了现场以后,虚心向工人学习,注意实行“三结合”的工作方法。
到了现场以后,我们跑遍了五、六个工段,召开了多次工人座谈会,最后选定全国先进生产者、水运工人文德初同志的工段,蹲下来试验研究。在现场,我们看到了工人的许多创造,也曾多次和生产单位、老工人商量讨论。但是我们从设计院出来的时候,头脑里早已装了一套大而全的“框框”。我们想,我国木材水运机械化水平很低,大都靠手工操作,这次下来一定要搞一套全部机械化的完整设计,真正弄个象样的东西出来。于是,工人们许多活的思想和创造没有引起我们的兴趣,而是凭着带下去的整整一箱子书本、资料,整天关在房里算呀、画呀,忙得不得了。当地的许多工人,听说我们在搞机械化,都跑来找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要求我们帮助解决。如他们在一九五八年创造的装排机,生产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不少,但钩子不灵活,装材卸材费时间,要求我们设法改装一个钩子。还有的工人要我们去帮助改进当时正在运行的出河机卸料装置。我们认为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麻烦费时,都婉言谢绝,依然关起门来搞自己的“机械化”。
就这样在现场足足忙碌了三个月,又在院里费了近半年的时间,画了三百多张图纸,煞费苦心地把木材编扎作业的六道工序,全部设计成“机械化”、“电气化”,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木材编扎水上作业机械化流水线”,简称是“机械化一条龙”。
设计完成后,我们拿到现场,结果发现不能施工。原因是这么庞大复杂的水上编扎机械,远远脱离了我国目前水上作业场的生产水平,很多技术问题连设计者自己也没有把握。而且就算能施工,造价也大大超过了水上作业场的投资能力。工人同志说:“这个设计看起来挺好,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我们理想中的机械化“活龙”,就这样成了一条“死龙”,只好躺在图纸上“睡觉”。
是什么原因使这次现场设计失败了呢?直到今天,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展开了设计工作革命化的讨论,我们才开始明白过来。过去,我们总以为:既然到了现场,也向工人征求了意见,大大小小的“三结合”会议也开了不少,总该算是“革命化”了吧。其实不然,象我们这样,只是形式上下现场,脑子里还是“本本”加“框框”。身子到了工地,思想却没有从“本本”、“框框”中解放出来。
中南林业勘察设计院 孙奎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