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6
第5版()
专栏:

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李大章
一九五七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各级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以后,四川省委开始抓这项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干部对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重要意义,开始有所认识,干部参加劳动的办法也摸到了一条具体的途径。例如:在农业方面,由过去在田坎上“转一转,看一看”发展到现在有固定的劳动基地——试验田;在工业上,由参加一般性的社会劳动、辅助劳动到实行“三定一顶”,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在财贸方面,由近距离的送货上门到远距离的定期定点的送货下乡。这样,干部参加劳动就和主要生产流程结合起来了,和购销活动结合起来了,干部参加劳动也开始走向经常化和制度化。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干部在省委提出的“脱鞋下田”,“换衣下厂、下井”,“送货上门、下乡”的动员号召下,参加劳动形成了新的社会风尚,并且初步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
在省、专、市党政领导机关,去年普遍推行了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使干部固定在一定基地上参加劳动;在县级机关,推广了眉山县采用的“二五制”和大种试验田相结合的方法(有的是“五十制”或“三七制”,都是在一周或十天内,大约以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试验田参加劳动,并进行调查研究,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机关工作);在区、公社、大队,推行了以一个生产队为基地种试验田参加劳动的方法。春节前后,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初步形成了一个干部参加劳动的高潮。春耕开始,专县两级的大部分领导干部率领一批机关干部上山下乡,“安营扎寨”,通过亲自种试验田,具体指挥农业生产,一直坚持到秋收结束。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省县以上领导机关去年种的试验田,有一万五千多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附近社队高出百分之五十以上,还出现了某些水稻亩产千斤和皮棉亩产二百斤的高产纪录,对促进去年的农业增产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在城市工交部门,去年开始实行“三定一顶”的劳动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要固定时间,固定岗位,固定职责;并在技术水平提高,能够独立操作以后,顶替班组定员,象普通劳动者一样认真劳动。组织干部学习操作技术的具体办法是:以岗位练兵为主,签订师徒合同,拜师学艺,包教保学;同时,辅之以业余练兵;有的企业在抓紧岗位练兵的同时,大搞业余技术练兵;有的还采取了业余技术讲座、现场表演、定期下放学艺等办法。目前,这些办法已经在全省专、市以上的工业、交通企业中普遍推行。在已经推行的企业中,除少数老弱和长期外出工作人员外,参加“三定一顶”的干部,已经有一个很大的数量。特别是工人出身的干部,有一部分开始顶替班组定员;原来不会操作技术的干部,其中少数人也初步学会了一门技术,开始顶替班组定员。
在实行“三定一顶”制度时,我们从各行各业的具体情况出发,采取了以下几种主要的劳动组织形式:一是“插花”顶岗位。即按照“几顶一”的要求,把干部编成劳动小组,分散到生产班组参加劳动,轮班顶一个操作岗位。这种形式,可以使干部广泛、经常、密切地联系群众,适用于大多数行业和工种。二是干部定期轮流下班组劳动。这种形式,可以使不会操作技术的干部较快地学会一门技术、顶替定员。三是在一个企业里,选择一两个单位,干部参加劳动,集体顶替班组或包机台、包工作面,进行科学试验、种“试验田”。在安排干部的劳动岗位时,还根据生产需要,适当结合业务,因人因事制宜。直接管理生产的干部,一般的都参加主要工种、主要工序上的生产劳动;后勤服务部门的干部,一般参加送货上门、搬运装卸、食堂炊事服务等辅助性的劳动。只要是能顶替了工人定员劳动的,就作为“三定一顶”的劳动内容。
目前,干部参加“三定一顶”劳动的时间,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规定,要求循序渐进。大致是:大型企业的厂级领导干部和科室干部每周一天,实行“六顶一”;车间干部每周两天,实行“三顶一”;工段等基层不脱产干部,一般是“一顶一”。中型企业的厂级干部“三顶一”,车间干部是“二顶一”。小型企业一般都实行干部半脱产或不脱产。至于集体所有制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则仿照农村生产队的办法,按规定的天数参加劳动,顶上定额。
财贸部门干部参加劳动的办法,除了参加本部门的业务劳动外,不少地方还学习了农业部门“脱鞋下田”和工业部门“换衣下厂、下井”的经验,也实行了“三定一顶”的制度。目前,县、区、社以下的财贸工作干部,都较为普遍地实行“送货上门”、“送货下乡”的办法,作为干部参加劳动的一个重要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采取逢场当“座商”,闲场当“行商”的办法,把城乡人民所需要的东西送到他们手里,把国家需要收购的东西收购回来。在“送货上门”、“送货下乡”工作中,很多单位实行了“三固定”,就是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实行了“五结合”,就是把收购和销售结合起来,把送货下乡和帮助生产队发展副业生产结合起来,把访贫问苦和扶持贫下中农结合起来,把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宣传党的政策和既做经济工作、又做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这就具体地体现了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
总之,经过过去几年,特别是去年一年的实践,我们在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方面,开始摸到一些门路,并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我们认为,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关键问题是领导带头,并逐步形成一种切实可行能够长期坚持的制度。怎样才能使干部参加集体劳动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下来呢?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工业上,主要是看“三定一顶”的“顶”能不能真正兑现,能不能顶替班组定员,这是衡量干部参加生产劳动是否经常化、制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做不到这一点,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就无法坚持。在农业上,主要是固定劳动岗位,种好试验田。经验证明,领导干部参加农业生产并有固定的劳动岗位,才能促使干部学会农业生产技术,才能通过种试验田和蹲点进行调查研究,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商业上,主要是定人员、定时间、定地区,领导带头,坚持执行。
当然,要把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的制度,始终不懈地坚持下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实践证明,坚持实行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无论在干部思想上,在生产管理上,都必然引起一场意义重大的革命。这场革命和其他领域内的社会主义革命一样,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要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关键又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彻底革命的决心,坚定地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并且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认真地加强领导。
以工业方面贯彻执行“三定一顶”制度为例,我们在去年开始推行这项制度时,就遇到了各式各样的思想阻碍,不少干部在对待劳动、对待劳动人民、对待自己的思想改造和“红”“专”问题上,就暴露出许多错误的观点。据重庆水轮机厂、重钢大平炉车间的调查:解放后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干部,一般对参加生产劳动抱消极态度,有的人甚至反对参加生产劳动,他们强调脑力劳动的“特殊重要性”,认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
“社会分工”,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是“浪费人才”,“得不偿失”。工人出身的干部,有些人由于长期脱离劳动,并不同程度地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现在也不愿意参加劳动了,他们认为:“当了干部,劳动就毕业了,该耍笔杆子了”,有的人已经发展到好逸恶劳,严重地脱离群众。至于出身于旧社会又未经改好的知识分子,一般仍保持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观点,他们对干部参加劳动就更加抵触。总之,无论以上哪一种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片面地强调技术第一,业务第一,反对参加集体劳动,反对政治挂帅,反对思想改造。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干部从脱离物质生产的管理者,转化为既是生产组织者、又是普通劳动者,是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在这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中,如果我们不坚决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战胜资产阶级思想,那么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就会半途而废。为了解决各级干部的各种错误思想,我们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中央有关文件,以阶级斗争为纲,对干部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同时,组织干部亲身实践,使他们从实践中提高认识。并针对干部的主要思想认识问题,组织专题辩论,展开一场兴无灭资的思想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着重解决知识分子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解决那些剥削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问题。一般来说,对于一部分工人出身的干部,主要要求他们思想归队;对于解放后由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新知识分子和表现较好而出身于旧社会的知识分子,要求他们自觉革命,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知识分子,督促他们认真地进行思想改造。我们确定,在干部参加劳动初步形成制度以后,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在一段时间内,要集中抓干部的自觉革命这个环节。目前,少数企业在进行这场斗争,多数企业在认真摸底,准备在今年内,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深入地开展这一斗争。
毛主席教导我们:“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
事实正如毛主席所教导的,只有各级干部,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才能同群众保持最广泛、最经常、最密切的联系,才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官僚主义和防止修正主义。
我省各级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以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赞扬,许多工人、农民说我们的干部既能文、又能武,上得去、下得来,称得起是毛主席的好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劳动以后,在群众中引起了更大的反响,群众称之为“是开天辟地以来所没有的事情”,“只有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才有这样的好事”。干部和群众在劳动中同甘共苦,群众有意见和要求也就愿意向干部反映,干部也体会到,过去脱离群众,往往又是从脱离劳动开始,从而增强了劳动观念和群众观念。
干部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对生产斗争的实际情况了解得具体深入了,因此,有不少干部和群众一起,解决了生产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推动了“比学赶帮”运动的深入发展。例如,在工业方面,成都热电厂车间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三定一顶”以后,和工人一道解决了拖了七年、在办公室研究了数十次而没有得到解决的五号水泵气动压力调整不灵、不能投入运行的关键问题。在农业方面,我省省一级各单位棉花试验田的丰收,不仅打破了成都平原不能种棉花的迷信,而且通过科学试验,还提供了棉花高产的一些经验,对推广植棉起到了示范作用。
随着大批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各级领导机关去年还比较认真检查了会议多、表报多的官僚主义的现象。如眉山县经过检查和清理:财贸方面原有的七百五十二种表报,减少了三百六十七种,占百分之四十九,减少了填报表格的工作量就有一万三千六百个劳动日。与此同时,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本着从生产出发,指挥有力的原则,初步进行了机构的调整和精简工作。
实践证明,干部经常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并且形成制度,才能坚持革命,才能在各个战线上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揭发的大量材料说明,干部由不劳动到参加劳动,确实是要经过尖锐的斗争,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根据我们的经验,干部参加劳动的深入发展过程,即干部从参加一般性、辅助性的劳动,到他们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的过程,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用毛泽东思想去战胜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就是干部进行思想改造和思想革命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分子劳动化的过程,归根到底,是坚持社会主义革命并把这一革命进行到底的过程。只有坚持执行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的制度,才能做到主席教导我们的,从根本上防止和平演变,避免修正主义。
实践也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确是一件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事情,特别是学习了刘少奇主席关于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后,我们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三定一顶”的劳动制度,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要求的一项根本性的劳动制度,这个制度之所以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就在于它改变了生产者和生产组织者的关系。这件事对消灭三个差别,主要的是对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是密切相关的。而消灭三个差别,是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就要着手办的。我们不能设想,在所有干部都完全脱离生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是“三定一顶”制度推行得好的单位只占少数,而且在已经推行的单位中,使所有干部都能学会一门技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真正能过硬顶替班组定员的比例也很少;少数单位甚至还没有认真推行这个制度。无论在机关或在农村工作的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比较好的也只是少数。有些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一些规定和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改进。思想教育工作还有待于继续深入提高。
当前,我们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把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解决。今后,也必须坚持不懈地抓这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使这项制度逐步地完备起来。要使大多数干部真正做到自觉劳动、自觉工作、自觉学习,并且把三者相互结合起来,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斗争过程。这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在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一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