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推行“三定一顶”劳动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6
第5版()
专栏:

推行“三定一顶”劳动制度
中共重庆钢铁公司委员会
我们全公司大部分干部,都已按“三定一顶”
的办法,固定在生产班组参加劳动。
推行“三定一顶”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获
得很大成效。主要表现在:
第一、增强了干部的无产阶级意识和阶级感情,部分干部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有所克服,不劳动不光采的新风气开始出现。一些干部开始认识到:“愿不愿意参加劳动,是关系到要不要革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修正主义道路的大问题”。
第二、开始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机关革命化。许多干部开始同工人有了共同语言,工人感到干部不那么特殊了,有什么问题就主动找干部倾心交谈,干部了解到工人生产、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便热情帮助解决,从而发展和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同志式的关系。同时,带动了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机关革命化。
第三、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和比学赶帮运动。干部参加劳动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热情,解决了生产上、技术上、管理上的不少关键问题,生产全面稳定上升,各项计划都比前几年完成得好。生铁、平炉钢、锅炉钢板、造船钢板、无缝钢管合格率等十一项主要指标,已分别达到和超过一九六三年的全国先进水平。
第四、干部普遍不同程度地学会了一些生产劳动技术,少数已顶上定员。在插花顶替和集体顶班的干部中,已有一部分人顶替了工人的生产岗位。第一批下放的干部,多数已达到了二、三级工人的水平,并有一部分干部实际上顶替了班组定员。
第五、逐步摸到了适合钢铁企业生产特点的劳动形式和具体办法,陆续建立了一些劳动管理制度。在各种劳动形式中,肯定了插花顶替是贯彻“三定一顶”的主要形式,它有利于干部最广泛、最经常、最密切地联系群众;也肯定了定期下放是促进干部思想改造和迅速学会一门生产劳动技术的重要形式。
第六、直接为国家创造了物质财富。仅以小平炉集体顶班的十五名干部来说,已顶班三十七次,炼出了一千二百零四吨钢,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五。
八个月来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三定一顶”的强大生命力,加深了我们对这一劳动制度的伟大革命意义的认识,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三定一顶”走通企业革命化的道路。
“三定一顶”是一种具有伟大革命意义的劳动制度,它的实行,必然会在广大干部的思想上以至企业管理上引起一次新的革命。我们实行“三定一顶”以来,是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的过程,也是不断地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去战胜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的过程。
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
从推行“三定一顶”以来,围绕着干部要不要坚持劳动,能不能实行“三定一顶”等问题,思想上的斗争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而且目前还在继续进行。有些领导干部受着旧的一套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法的束缚,缺乏革命精神,担心“拴得太死,指挥不灵”,害怕“打乱管理秩序”,“影响全面工作的领导”,因而顾虑重重,犹豫不决。一部分工人出身的干部,不同程度地沾染了剥削阶级的思想,轻视劳动,认为:“自己缺少的是文化、理论,参加劳动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有的自认为是“自来红”,说什么:“参加劳动是‘三门’干部的事,我劳动了这么多年,现在又劳动有啥意思”。特别在技术人员中,有些人总是力图维护脑力劳动者的特权,保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不愿彻底革掉自己身上的好逸恶劳、养尊处优、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资产阶级思想作风,认为:“脑力劳动是高级的复杂的,体力劳动是低级的简单的,技术人员去搞‘三定一顶’,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因小失大。”有人认为:自己是新社会培养的,本来就是红的,现在是如何专的问题,不承认自己需要改造。
这些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从实质上来看,都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在干部劳动问题上的尖锐反映。这说明干部从脱离物质生产劳动的管理者,向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既是生产组织者又是普通劳动者转化,一定要经过一场兴无灭资的严重斗争。因此,在推行“三定一顶”中,我们自始至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首先,普遍开展了“三定一顶”的宣传、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和工人群众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和有关文件,反复讨论了:“干部参加劳动要不要过硬,要不要实行‘三定一顶’”等问题,并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着重解决领导思想和领导决心问题,为普遍推行打下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在宣传、学习中,我们强调了,学文件是一种学习,下去实践则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批判了有些干部停留在办公室里“空议论”,采取了边宣传、边学习、边试点的办法,在初步提高干部认识和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雷厉风行地在全公司展开了实行“三定一顶”的群众运动,使绝大部分干部在两个月内全部进入了劳动岗位。现在看来,引导干部革命化,解决他们的各种思想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让他们投身到劳动中去,到工人群众中去,到实际斗争中去。这样,才有助于他们清除和抵制剥削阶级思想影响,真正认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提高思想改造的自觉性。不少干部在同工人共同劳动中,从工人特别是老工人的身上真正认识了工人阶级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大公无私、艰苦朴素等优秀品质,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表示一定要坚持“三定一顶”劳动制度。
组织干部学会一门技术
干部普遍进入劳动岗位后,面临着顶替班组定员的任务。而要顶上去,就必须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术。但是,我们公司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干部,原来都不会操作技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反复向干部讲清楚学会操作技术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只有学会一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技术,才能取得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资格;愿不愿意尽快学会一门生产劳动技术,是衡量每个干部有没有决心把自己变成一个生产劳动者的标志之一。在不断提高思想自觉的基础上,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安排好干部劳动的岗位。钢铁企业具有联合生产、集体操作、技术复杂、管理严格以及许多环节是高温、重体力劳动等特点。因此,我们确定“根据生产需要,适当结合业务,因人因事制宜”的原则,统一安排了干部的劳动岗位。对于要害部位、技术复杂和质量要求很严的关键岗位,一般暂不让干部去定、顶。
二、以岗位练兵为主结合业余练兵的方法,大练技术基本功。我们强调干部学习操作技术,主要是在生产岗位上拜师学艺;动员老工人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尽快教会干部的操作技术。一部分干部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初步找到了适应生产特点的搞好岗位练兵的一些门路,就是:放下架子、勤学苦练;争取操作,胆大心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此外,从需要和可能出发,还办了一些业余技术训练班,开展了以练体力、练基本操作和学生产技术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业余技术练兵活动,对岗位练兵起了辅助作用。
三、过去没有参加过生产劳动的干部,有计划地轮流下放班组,定期学会一门生产劳动技术。特别是在技术比较复杂、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工种,采取这种方法比较好。
四、加强检查考核。为使干部学习生产劳动技术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提出,在目前阶段学会一门生产劳动技术的标准,就是达到同工种最低一级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按照这个标准和要求,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征求所在生产班组工人的意见,考核合格的发给“技术操作合格证”。到去年十月底,在插花顶替和集体顶班的干部中,已有六百九十二人取得了这种合格证。
逐步顶替班组定员
“三定”的前提是学会一门生产劳动技术,顶替定员。但是,如果不积极地过硬顶上去,干部仍然不能象工人那样坚持劳动,还是有可能当“自由兵”。因此,在干部操作技术开始熟练以后,积极组织顶替定员。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碰到了两个问题。一方面,有的干部平时口头上讲“要当普通劳动者”,但一临到要顶定员,又畏首畏尾,怕这怕那,不敢把这场革命进行到底。他们怕拴死了,怕身体吃不消,怕出了事故追查责任。另一方面,基层领导和生产班组也有顾虑,怕干部顶不起,技术过不了关,怕干部不好指挥。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外,为了消除基层领导和班组工人的顾虑,我们着重把住了两关:一关是顶定员的干部必须取得“技术操作合格证”;一关是必须事先经过班组工人讨论通过。
建立健全干部参加劳动的管理制度
“三定一顶”贵在坚持。除了要提高干部的自觉性以外,还必须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和适当的制度来保证。为此,公司政治部专门设置了干部劳动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干部管理干部参加劳动。各厂、矿、车间、处室,根据干部人数分别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干部管理这项工作。并规定支部把管理干部劳动作为一项经常任务,把检查干部劳动情况,作为党内生活内容之一。所有参加“三定一顶”的干部,都按岗位统一编成劳动小组。目前,全公司已初步形成了干部劳动的管理系统。
在这一时期,从有利于“三定一顶”劳动制度经常化、制度化出发,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相继建立了五项管理制度。这就是检查考核干部学习操作技术的技术考核制度、考勤制度、交接班记录制度、定期评比制度以及劳动小组一月一次会议制度。
初步改革企业管理
我们实行“三定一顶”,在企业管理方面首先碰到的障碍是会议多,表报繁杂,而这又同管理机构层次过多、分工过细有密切联系。如不加以改革,就不能同实行“三定一顶”的要求相适应。为此,(一)初步调整了公司管理机构,精简或合并了一部分处、室,既减少了层次,又加强了管理系统的集中统一。(二)坚决精简会议、表报、文件。公司党委和行政去年一至九月召开的会议,比前年同期减少了一半,有的部门减少的比例更大。基本上取消了一般的工作汇报,更不准向车间要书面材料,改由政治部和生产指挥部派出联络人员,巡回检查,了解工作情况。在简化统计表报方面,对公司自订的五百三十一种表报,经过细致的审查鉴别,减少了二百三十四种。另外,还严格控制了各种文件,公司行政上去年一至九月的发文数量,比前年同期减少了百分之五十二。这样就使各级干部从大量的会议表报、文件中解放出来,参加劳动的时间有了基本保证。(三)在送料上门、送工资到班组等“几下”、“几送”的同时,打破职能部门过去分工过细的框框,组织管理干部向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做到能够“上顶业务岗位,下顶劳动定员”。现在,计划、生产、财务、供应、劳动工资等处室的部分干部,已能够互相顶替业务,使干部参加劳动时无后顾之忧,有利于克服参加劳动和业务工作的矛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