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铁道部依靠群众总结经验简化机车检修规程 改革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 发扬职工群众的革命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8
第1版()
专栏:

铁道部依靠群众总结经验简化机车检修规程
改革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
发扬职工群众的革命精神
新规程正在全国机车车辆工厂试行。工人说:这一下是真正叫咱们工人负责,而不是叫条条负责了。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把机车修理得比以前更好。
本报讯 铁道部从实际出发,认真总结我国铁路机车检修经验,打破形式主义的束缚,把七十七万字的烦琐的规章制度改革为三万六千字的新规章制度,为提高我国机车工厂的生产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规程简单明了,中心思想明确。例如锅炉是蒸汽机车的心脏,它的质量好坏,决定着机车的牵引能力和使用寿命。在旧的检修规程里,一共定了一百三十九条,但大部分都是禁止事项和工艺方法,至于修理到什么程度才算质量好,却没有明确的回答。所以,有的工人说:“即使七十七万多字都执行了,也不见得能把机车修理好!”新的规章制度虽然只有二十条,却明确指出锅炉的主要问题是防止水锈,并且规定:检修后的锅炉必须不裂不漏,安装牢固,位置正确,安全装置作用良好,显示准确。
新的规章制度条文虽然大大减少了,但对质量的要求反而更严了。例如汽缸安装位置,新规程作了严格的规定。这是关系到修理后的机车能不能保持原来样子的大问题。保持原来样子了,跟它直接联系的鞲鞴和摇杆等等就可以使用标准件。这样,制造这些零件的车间,就可以提早大批生产,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降低成本。而且,机务段(机车使用部门)将来需要更换这些零件时,也很省事,拿现成的标准零件一换就行。旧的规程对于这个问题没有规定,却规定了跟质量无关紧要的锅炉和汽缸接触时不准加十毫米的垫。超过了,就得返工重做,每返工一次,就浪费人工、材料费一千多元。实际上,根据过去机车运行的经验和科学计算证明,就是用二十毫米的垫,也不影响机车性能,不妨碍机车牵引力,不影响机车寿命。
新的规章制度还大大便于发挥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旧规程对具体的工艺方法和操作方法规定得太死,到处是只许这样,不准那样。很多规定又是脱离实际的。例如关于焊接,只规定用手工电焊,没有规定用先进的电渣焊方法。有一次,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工人用电渣焊方法焊接,铁道部驻厂技术验收员认为不合规程规定,不同意。两方为了这件事到铁道部打“官司”,铁道部虽然同意了使用电渣焊方法,但由于没有修改规程,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时,还不断扯皮。所以,旧的规程实际上起了抵制新技术的作用。在新规程中,只对重要的部件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对于一般部件,只提出质量要求,至于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方法和操作方法,由工厂决定。这就给工厂发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钻研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新的机车检修制度从去年十月份在工厂试行以后,工人们说:“这一下是真正叫咱们工人负责,而不是叫条条负责了”;“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把机车修理得比以前更好。”过去,质量好不好,全看验收员点头不点头。一个零件、部件做好了,只要验收员在任务单上盖了章,工人们便不再过问。现在不同了。长辛店机车车辆工厂的不少小组工人,做好一件活,就主动请别人来挑毛病,提意见;验收员认为质量合格了,他们还不放心,等机车试运转以后,还主动去看自己做的活有没有毛病。他们说:“不但让验收员满意,还要让使用部门满意。”
改革形式主义的烦琐的机车检修制度,是机车车辆工厂的工人和干部的迫切要求。但是,当铁道部提出要改革时,有不少人却认为:旧的机车检修规程,是多年积累起来的,比较完善、健全、系统。十几年来就是这样干的,工作有改善,质量有提高,现在要彻底改革,岂不是无事找事吗?还有人说:有了这么多、这么细的规章制度,生产上还有漏洞,要把这些去掉,不是更乱套了吗?铁道部的领导同志分析了这些思想,认为有不少人习惯于用规章制度组织生产,对旧有的机车检修制度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没有切实的了解。为了帮助这些同志提高认识,并为改革作准备,便抽调四十多名干部、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组成改革规章的调查研究小组,由部的领导同志带领,深入到戚墅堰机车工厂进行具体调查。他们在工厂一边劳动,一边听取工人对规程的意见。经过三个多月时间,他们不仅弄清了旧规程的缺点,并提出了初步的改革草案。在这个基础上,铁道部又用三个月左右时间,组织了两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和五千多名工人参加制订和讨论新规程。他们反复修改了五次。对一时定不下来的问题,就拿到生产实践中去检验,取得可靠资料以后再确定下来。现在,这个新规程正在全国机车车辆工厂试行,铁道部准备过一些时候,再根据试行的结果作一次修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