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一个改革规章制度的范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8
第1版()
专栏:社论

一个改革规章制度的范例
铁道部按照实际情况,认真总结经验,以革命精神大刀阔斧地砍掉规章制度中的形式主义的和烦琐的条文,把机车检修规程的条文从原来的七十七万字,简化为三万六千字。这是一件大好事。机车车辆工厂的工人们在规章制度改革之后,干起活来普遍感到精神痛快。他们自豪地说:“这一下可真正叫咱们工人负责,而不是叫‘条条’负责了。”
工人们为什么对这类形式主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感到不痛快,对改革以后的规章制度就感到很痛快呢?因为那种脱离实际的死条文约束了工人的革命精神。但是,是不是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是约束工人的,而改革以后的规章制度不约束工人,工人爱怎样干就怎样干了呢?当然不是。规章制度总是有约束力的,总是带有某些强制性的。拿新修改的机车检修规程来说,非但对工人有约束力,而且在某些方面,如质量方面,比旧规程要求得更严。旧规程要求一台机车大修以后只走十四万公里,新规程却要求保证走二十万公里。所以工人们反映:“条文少了,责任重了。”但他们还是欢迎新规程,反对旧规程。可见,问题并不在于对工人有没有约束力,而在于它约束的是什么。如果约束的是工人的积极性和革命精神,约束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工人怎么可能痛快和欢迎呢?如果约束的是相反的东西,工人又怎么会不痛快和不欢迎呢?
铁道部原来的机车检修规程所以不受工人欢迎,正因为这个规章制度所约束的,是广大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的创造精神和负责精神,是他们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
同新的规程比较,旧规程的一个根本缺点是形式主义。旧规程没有抓住机车检修中的根本问题,罗列了一大堆枯燥的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例如锅炉是蒸汽机车的心脏,新的检修规程只用二十条条文就把锅炉的主要问题和修理的基本技术要求讲清楚了。而旧的规程却写了一百三十九条,写了一大堆禁止事项和工艺方法,至于锅炉的主要问题
是什么,修理到什么程度才算质
量好,却没有明确的概念。所
以,有的人说:“即使七十七万多
字都执行了,也不见得能把机车
修理好!”而且,旧规程条文太
多,工人记不住,干部记不住,工程技术人员记不住,连专门负责按条文检验工人干活的技术验收人员也记不住。要大家照章办事的规程,烦琐到谁都记不住,烦琐到即使全部执行了机车还修不好,如何能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革命精神呢?
旧的机车检修规程的另一个根本缺点是不相信群众。在生产中的许多具体的工艺方法和操作方法,本来应当由企业根据不同的条件,依靠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去解决,但是铁道部原来的机车检修规程,把工艺方法和操作方法订得死死的,到处是只许这样,不准那样;只讲制约,不讲促进;只讲照章办事,不讲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而且有不少“只许”和“不准”又是脱离实际的。例如关于电焊,就规定了许多手工焊接的条文,实际上,许多机车车辆工厂早就掌握了先进的电渣焊接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起手工焊接来,既省工,又能保证质量。但是,由于条文里没有规定用电渣焊接方法,谁使用了就是违法。这样的规章制度,又怎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发扬群众的革命精神呢?
一个规章制度如此处处不相信群众,处处束缚群众手脚,充分说明它不是把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干部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看做企业的主人,看做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而是把他们看做只能按照规程活动的工具。这种形式主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不是强调发挥广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解决不断出现的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强调以不变的条文去应付万变的现实生活,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规章制度,不是引导人们从实际出发,而是引导人们从条文出发;不是人的因素第一,而是条文第一。这种规章制度,群众觉得不痛快,表示不欢迎,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也许有的同志觉得奇怪:为什么在社会主义企业里会有这种规章制度呢?实际上并不奇怪。这是有关领导机关长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必然产物。这些规章制度大都是建国初期从外国抄袭来的。那时候,我们自己没有经验,把外国现成的东西拿过来作为借鉴是必要的。但是,有的同志却不是借鉴,而是照搬。他们对我们的实际情况不研究,对别人的规章制度不分析,和盘托来,一切照办。当这些规章制度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又不是从实际出发,采取革命的办法,而是从规章制度出发,采取改良的办法。今天出了一个漏洞,发一个补充规定堵一堵,明天再出一个漏洞,再发一个补充规定堵一堵。如此左一个补充,右一个补充,非但跳不出老一套的框框,而且条文越补越多,越补越死,越补越烦琐,越补越被动。工人们要发挥革命精神,就非革这种规章制度的命不可。
要革规章制度中形式主义的烦琐条文的命,也不是顺顺当当的。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里说:“现状和习惯往往容易把人们的头脑束缚得紧紧的,即使是革命者有时也不能免。”在改革规章制度的问题上,也有一些同志的头脑被现状和习惯束缚得紧紧的。这些同志对自己抄袭来的这套形式主义的烦琐条文,已经习惯了;现在要把他们习惯了的那一套推翻,必然感到很勉强。他们甚至说:“这一套很完善,改了就会出乱子!”是不是这样呢?象七十七万字的机车检修规程“这一套”的确“很完善”,但是这是什么很完善呢?是形式主义很完善,而对符合实际情况就很不完善,对发扬职工的革命精神就很不完善。现在铁道部把这种“很完善”的“这一套”改了,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可以说是皆大欢喜。这会出什么“乱子”呢?当然是出了“乱子”的。就是打乱了那些形式主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我们对“乱子”也要加以分析。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看,站在革命的立场看,束缚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障碍生产力的发展,本来才是一个大“乱子”。根据实际情况,革掉形式主义的烦琐条文的命,正是治“乱”的唯一办法。
革形式主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的命,会不会革乱呢?当然有可能的。如果我们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既不从实际出发,又不走群众路线,而是主观主义地乱革一气,就会出乱子。但是,如果用从实际出发的革命精神去革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命,就不会革乱,就不会出乱子。象铁道部那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经验出发,凡是有利于发扬群众革命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就保留;凡是束缚群众革命积极性和生产力发展的就革掉。同时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逐步改革,逐步试验,逐步完善。这样,就一定可以革好,而不会革坏,就可以把形式主义的规章制度,逐步改革成充满革命精神的规章制度。
革命的规章制度是工人群众发扬革命精神的结果。但是有了好的规章制度,还要继续发扬工人群众的革命精神来很好地执行这个规章制度;而且还要在不断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把规章制度改进得更好,执行得更好。
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地慎重地改革那些形式主义的烦琐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用革命精神代替一切形式主义,让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扬,这是深入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项具体任务,也是推动新的生产高潮的一个有效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