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旱涝保丰收——访“近卫一级”黄州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19
第3版()
专栏:朝鲜通讯

旱涝保丰收——访“近卫一级”黄州郡
郑保勤
朝鲜人民近几年连续取得农业丰收,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这主要是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多种增产措施的结果。目前,朝鲜各地拥有一大批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已经在短时期内基本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
最近,我们访问了黄海北道的黄州郡。这个郡已经成为稳产高产地区之一,前年产粮六万六千吨,获得“近卫一级”郡的称号;去年虽然遭到台风袭击,发生了几十年不遇的涝情,但仍增产粮食四千多吨,预计可达七万吨。正象一些农民高兴地告诉我们的:这里呀,过去不是旱,就是涝,旱了无处找水,涝了无法排水,多半是三年一熟,甚至十年倒有九年荒。现在,在劳动党时代,一切都变了,每年照样遇到不利的气候条件,可是年年增产了。
大搞水利化
黄州郡位于平壤南面约五十多公里的地方。丘陵起伏,川谷纵横,过去这里雨水多了成洪,少了一溜而去,无雨则土地龟裂。流经这里的大同江、载宁江,因海潮倒灌,不能引来浇田。因此,农民把水称为“生命水”。为了种庄稼,为了保水,过去黄州人在秋收以后就封田积水,使田野变成一片汪洋,等次年开春冰消雪化抢种庄稼。可是,没有水源调节,庄稼难长,收不到多少粮食。
朝鲜劳动党适时地给人民指出了水利化的方向。在千里马大进军的劳动热潮中,蓄水一亿八千多万立方米的御池屯水库竣工了。为了把水引到黄州来,黄州人开了上百公里的水渠,修建了一百多个电动扬水站。他们还利用自然地形,在黄州郡内修建水库、水池五十一个,在河川上修筑了堤坝、抽水站,引水上高坡。
经过几年奋战,到前年秋天,黄州郡的水田面积由解放前的三千二百町步(一町步约合我国十五亩)增加到一万町步,种植水稻面积也由过去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扩大到百分之六十。这时,党号召全国农民再接再厉,扩大水田。黄州人又不顾严冬酷寒,积极修水库,建设灌溉工程。全郡六千多名青壮年参加了这场战斗,修建了郡内最大的一个水库——蓄水三百五十万立方米的马坡水库。到去年春播插秧时,黄州郡超过原计划一倍,又扩大了三千町步水田。
现在黄州郡的水库水池星罗棋布,大小渠道纵横交错,农民珍贵的“生命水”常年滋润着宽广的黄州土地,黄州不再受旱魔的威胁了。
增产办法多
黄州郡的土壤并不好,大部是带酸性的红粘土,靠载宁江一带是带碱性的盐渍地。解放前,由于小农经济基础薄弱,又要利用自然土地积水,根本谈不上改良土壤,甚至很少进行秋耕。现在,国家年年供给他们许多硝石灰和矿碴,用来中和酸化土壤,集体农民还利用冬闲大积土肥。
载宁江畔的九浦里合作农场总结出一套使盐碱地取得好收成的经验。这个农场有四百五十町步由碱性芦苇地改成的水田。这片农田掘地三尺就见卤水。过去因为没有淡水水源,又无机械耕耘,平均每町步产粮二吨左右。御池屯水库竣工以后,这里农民用水库里的淡水冲洗盐土。农场有九台拖拉机,前年他们在早春三、四月间就把农田翻耕两遍,耙趟四遍,放走冲洗过的碱水,引进新的淡水,及时插上了稻秧。这样,九浦里农民去年在这块大面积的土地上取得了平均每町步产稻五点五吨的丰收,比前年平均每町步增产粮食五百多公斤。
黄州郡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合当地土性的良种。例如,九浦里合作农场选用的是“解放稻”种,郡内多数农场用的则是“水原一号”稻种。这是因为九浦里地下水位高,土质潮冷,经验证明使用“解放稻”种收成好,因此他们全部种上了这一品种。
郡合作农场经营委员会技师长玄在镇告诉我们,黄州郡去年在国家支援下,采用了一些先进的农事方法,例如,用塑料薄膜培育冷床苗,在六千町步农田里搞引水路,把一千町步水田修成田垅式水田。这些措施都可以使单位面积产量增加。
黄州郡现在有拖拉机二百六十六台。由于提高机械化程度,更多劳力就可以腾出来改良土壤、精选良种、采用先进的农事方法,这是黄州人确保农田年年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工作好
金日成首相倡导的以群众路线为核心的青山里精神的光辉,照耀着农村;金日成首相去年二月发表的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提纲,推动着农村的飞跃发展。近几年间,黄州郡农民按照金日成首相的教导,集中力量抓粮食生产,展开思想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特别是各级干部发扬民主,带头参加劳动,把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了人的作用,这也是使黄州郡旱涝保丰收的重要因素。朝鲜北部去年普遍暖得晚,适合插秧的时间比往年短。黄州郡许多农场作业班在插秧前,召开了吸收全体农场员参加的公开的党支部会议,讨论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插秧任务。在会议上,人人自告奋勇,个个表示决心,组成了一个个以党员为核心的战斗小组,相互挑战,展开竞赛。结果,二十天的计划十五天便完成了,比前年提前十多天。
稻子出穗了,丰收在望。大自然象是存心考验黄州人似的,台风、暴雨和洪水突然袭来。去年八月六日下午,狂风怒吼,大雨倾盆,顺大同江上涨的海潮冲击着黄州郡石山川的水门。水门里的河水憋得没有去路,水位一股劲的升高,眼看要冲破河堤涌进稻田。石山里合作农场的人们紧急动员起来了。堤岸两旁,以工农赤卫队员为先锋的五百多人,在里党委员长郑荣杓率领下,快速装土、运土、垒土,一个个滚成了泥人。另一个地方,郡领导机关的干部同一百五十多名青年,手挽着手,筑成一道人墙,不让河水涌进稻田。从下午两点一直战斗到晚上十点,海潮退了,水门打开了,河水流进大同江,石山里人才松了一口气。他们回头一看,几小时工夫,堤坝已经加高了一米多,去年的丰收保护住了。
由于台风过境和暴雨袭击,黄州郡去年的粮食生产受到一些损失,但和前年比较,还是增产了,预计可收七万吨粮食。不少农场实现了劳动党中央提出的平均每町步增产五百公斤粮食的号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