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在造林中正确处理农林关系——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金坑公社所得到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23
第5版()
专栏:

在造林中正确处理农林关系
——从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金坑公社所得到的启示
栗元周
农业和林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增产了,国家和人民就能以更多的人力、财力进行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而培植起来的森林,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免水、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田稳产高产,又能生产木材、烧柴、油料和其他各种林产品,为农业扩大再生产提供大量资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一年一熟或几熟,而林业生产过程较长,例如,经营用材林,从栽到砍,快者十多年,慢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同时,由于农林生产在一般情况下都在同一地区范围内发展,而且都具有强烈的季节性,需要在同一时间穿插进行,所以在生产布局、土地利用和劳力安排上,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因此,在造林中如何正确处理农林关系,是发展造林事业的一个关键问题。

让我们以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金坑人民公社为例,来谈谈正确处理农林关系的问题。
金坑公社是一个瑶胞聚居的以林业生产为主的公社。这里山多、林多、田少,全公社总面积二十五万多亩,水田仅占百分之零点六,森林占百分之七十二。十多年来,全公社共营造杉木用材林七万多亩,平均每年造林五千亩;生产商品木材十九万五千九百立方米,平均每年生产木材一万四千立方米。目前,全公社的杉木林面积已扩大到十二万多亩,比解放前增加了三分之一,实现了砍一造二。与此同时,农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每年增加的造林面积,为扩大集体经济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金坑公社为什么能够作到林多、粮多、生产木材多、收入多、积累多呢?主要是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了“以林为主,林粮结合,全面发展”的方针,大搞林粮间作,妥善处理了农林关系。
第一,金坑公社经营杉木用材林,采取了“林粮间作,杉桐混交,以短养长,综合经营”的办法,既造了林,又种了粮,既有长期收益,又有短期收益。这样经营杉木林,一般从种到砍约需二十年左右,其过程是:第一年全垦整地,插杉造林,间种玉米、番薯、大薯、芋头;第二年间种玉米、番薯、大薯、芋头,点种油桐;第三年间种木薯、山禾;第四年停止间作,一直到第八年,油桐与杉木共生;从第九年开始,杉木迅速生长,油桐衰老死去,到二十年左右成材砍伐。这样,在头三年有粮食收入,第四年到第八年有桐油收入,再过十年左右又有木材收入。象这样经营杉木林,从栽植到砍伐后运到收购站为止,共需八十到九十个工,可收粮食二百多斤、油桐籽二百多斤,木材七立方米,总产值共达二百五十元。群众说,这种耕山造林的好处是:有粮食、桐油的收入,可以以短养长,多造林;增加粮食产量,减少国家统销负担;通过全垦整地和抚育农作物,可以促进杉木生长,提早成材;林粮间作,节约了劳力,又充分利用了土地。因此,全公社十多年来,都一直把林粮间作作为实现农林双丰收的一个关键措施。
第二,因地制宜地调整生产队的生产任务,合理安排农林生产用工。金坑公社根据山林、农田分布情况和生产队生产经验,把全公社四十四个生产队分类排队,进行了合理分工。
(一)把原有耕山习惯的十七个生产队,确定为耕山队。耕山队全部劳力耕山造林,进行林粮间作,规定平均每个劳力每年造林七亩。
(二)耕单造田队三个,平均每个劳力种水田零点八三亩,这些队以林为主、兼营水田,规定平均每个劳力每年造林五亩。插秧和收禾的农忙季节,农业和林业各用一半劳力,其它时间固定百分之九十劳力搞林业(包括造林、林粮间作和木材生产)。
(三)耕双造田队二十四个,平均每个劳力种水田一点五四亩,这些队规定平均每个劳力每年造林三亩。在插秧和收禾的农忙季节,集中百分之九十劳力搞水田,其余时间固定百分之七十五劳力搞林业。
经过这样安排,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从金坑公社正确处理农林关系,促进生产发展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第一,在造林中对农林关系处理的得当不得当,关键在于对农林关系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金坑公社把林业看为“命根子”,把农业当成发展林业的物质保证,采取了一手抓林、一手抓农的办法,结果使农林双丰收。经验证明,抓林又抓农,抓山又抓田,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第二,林粮间作大有可为,既能促使林木速生丰产,又能增加山区粮食生产。要使林木速生丰产,在造林过程中,就要认真作到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适时适法、适当密植和抚育保护等,而在这些措施中,以细致整地和抚育保护两项用工最多,约占总用工的三分之二以上。实行林粮间作,在造林前进行了全面整地,造林后几年在对农作物中耕除草的同时,也抚育了幼林,从而完成了实现林木速生丰产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量。我国森林资源较少,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需要木材的数量也就日益增多,因此,推行林粮间作,促使林木速生丰产,对解决我国今后建设用材问题,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林粮间作也是山区增加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山区山高坡陡,耕地较少,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一是把现有农田分期分批地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二是扩大耕地面积。但是由于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除部分平坦土地可垦为农田外,其余土地不是坡陡,就是土瘠,如开垦成耕地,就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山区扩大耕地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林粮间作。当然,林粮间作比正规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低,但广种可以多收。金坑公社每年间作面积达一万多亩,收入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一半。山区是我国的造林重点,每年造林面积都在千万亩以上,把其中适宜间作的尽量的都间作起来,就可以增加很多很多的粮食,这对发展山区经济,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农林生产都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在时间上往往穿插在一起,为了解决互争劳力的矛盾,必须根据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农林用工。金坑公社把生产队划分为三种类型,耕山队全力耕山造林,间种杂粮,解决了农林争劳力的矛盾。耕单造田队和耕双造田队也以耕山造林、间作为主,同时也经营一些水田。这些队为了解决林业与水田在使用劳力上的矛盾,采取了“林忙搞林,农忙搞农,分段安排,穿插进行”的办法,在劈草、炼山、整地、栽植、间作等林业大忙季节,集中百分之九十的劳力上山突击,在插秧、收禾等农业大忙季节,又将大部分劳力集中到山下突击,平时分兵把口、专职经营。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全公社年年都完成了农林生产任务,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