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徐来友精心养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24
第2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的革命风格

徐来友精心养牛
江西省清江县薛溪公社庙下大队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提起老贫农徐来友精心养牛的事,就翘起大拇指称赞地说:来友公公是我们贫农下中农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
徐来友今年六十六岁,从二十一岁起,就在地主家里当长工。解放后,翻了身,他在清江县粮油加工厂当了工人。一九五八年,他六十岁了,组织上为了使这个在旧社会饱受压迫剥削的老人更好地度幸福的晚年,动员他退休回家休养。
老人一回到家就争着向干部要事做。一次,他牵牛犁地,发现队里的耕牛喂得不好,感到心痛。他急忙找到干部要求说:“把牛绳交给我吧!我一定负责养好。”经过社员讨论,一致推选他为专职养牛员,负责饲养队里的十六头耕牛。
每年冬季,怎样保护十六头牛安全过冬,是徐来友日夜操心的大事。每天晚上,他睡在牛栏里,年节时期也是这样。徐来友为什么要睡在牛栏里?他意味深长地说:“集体把大半边家业交给我,我要负责。”他认为睡在牛身边有很大的好处:听到哪头牛的角打得饲料钩子响,便知道它是饿了,就起来加草料;听到哪头牛来回踏得草响,便知道它尿湿了草,就起来换过;听到哪头牛哼叫或呼吸不同,便知道它出了毛病,就起来喂点水或去请兽医。
每年春耕生产一开始,老人更忙得不能开交。每天一早,忙着和干部一起安排哪几头牛干活,干什么活,干多少时间;安排放牛孩子牵牛到野外去放青草。这一切布置妥贴以后,自己就去拣牛粪。到了黄昏时分,他对每头牛都要进行检查,没有吃饱的就给它加点饲料。夏秋的夜晚,牛要在外面歇凉,他仍然睡在牛身边。每晚只要有一头牛没有回村,他就一直等着。牛都回村了,他还要点到,加喂青饲料,看着它们吃饱了,他才满意地去睡。
提到拣牛粪,就使人想起生产队四个大粪窖的来历。徐来友退休回家那年,看到野外许多猪、牛粪没有人拣,同时生产队的肥料保存不好,经过日晒雨洗,失去不少肥效。于是他同贫农商量挖了四个大粪窖,每窖可装肥料一百担。每天除了拣干净牛桩下的粪外,手不离粪箕,看到粪就拣。四个粪窖每年出粪三次,共积精肥一千二百担。
一九六四年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社员的收入都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他向队委会提出了改善越冬饲料的建议:凡是使用生产队的牛碾米,每百斤谷要交五斤细糠作饲料。这个建议立即得到贫农下中农的支持,但执行起来,有少数人不愿交。徐来友看到这种情况,就把自己应交的饲料一次交清,并超额多交了好几斤。在他的带动下,原来思想不通的人也都交足了。到十二月二十日已筹集细糠四千二百斤,可以吃到一九六五年春耕生产以后。
徐来友非常注意牛的合理使役。社员用牛碾米由他统一安排,他指定哪头就牵哪头,并规定每头牛一天只能碾一次米。可是,最近有的社员看到去年丰收了,想赶好天气多碾些年米,不征得他同意就争着拣快牛牵。有的快牛白天碾了,晚上也不能休息。这事把老人急慌了。他向社员群众详细说明合理使役、保护耕牛安全过冬的重要性。同时保证自己家里带头不争牛碾米。这样就再没有人自动牵牛碾米了。
江西清江 陈可伦 何惠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