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24
第5版()
专栏:

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奋勇前进
解放军某部四连战士 董守福 宋美喜 唐洪启 赵成立 杨增禄
邵荃麟同志以“中间人物”占大多数为借口,竭力鼓吹用“中间人物”来教育“中间人物”,这是完全错误的。
究竟以什么样人物为榜样,才能推动我们工作向前发展呢?肯定回答,只有以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为榜样,才能真正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不断向新的更高的水平发展。邵荃麟同志所标榜的那种“中间人物”绝不可能推动我们向前进步。
现在让我们以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来谈谈这个问题吧!我连曾荣记过集体二等功,并连续三年保持了四好连队。我连之所以能这样,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一点就是在军委和林彪元帅的正确指导下,大学先进事迹,先进英雄人物,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结果。尤其大力推广了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以来,全连从干部到战士,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把毛主席著作当成前进的根本动力,自觉的带着问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已形成了风气,养成了习惯,持之以恒。做到了“毛著随身带、有空学起来。”战士们说:“毛主席著作一天不学没有劲,两天不学无灵魂。”“要学习廖初江、丰福生、黄祖示为革命而学,为工作而学的精神,做到‘文化低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时间紧挤不倒’的学习精神,一定要把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
在伟大的革命理想与英雄人物的精神鼓舞下,我们身边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先进事迹。投弹能手殷长胜,在初投弹的时候,只投三十一米,拼命地练了几天,不但成绩不见长进,而且越来越近,臂还疼得连拿筷子都拿不住。这时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当他想起了廖初江有了问题找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后,也就拿起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和《愚公移山》学了起来。学习以后,他渐渐认识到:一个革命战士,应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无坚不摧、“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时时看到阶级敌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苦练硬功,准备迎击胆敢进犯的敌人。于是在练习中,咬着牙坚持练习,他臂肿得又红又粗,晚上疼得睡不着觉。别人要他休息一下,他却说:“刀不磨生绣,技术不练不精,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再说,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比愚公遇到的大山要小得多,大山挡不住愚公,困难也不会把我们难倒!”就这样,第二天仍然坚持练。经过一段苦练,他的投弹成绩由三十一米上升到了五十七米多,成为连里的投弹能手。照说可以“松口气了”,但是,他时刻以“硬骨头六连”的战士为榜样,他觉得天天投几百厘米的手榴弹不过瘾,就弄来一根象胳臂一样粗的绳子,系在树干上,天天握着绳子应用投弹的姿势练臂力,风雨无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这种练习,绳子断了一根,又换一根。他常说:“‘硬骨头六连’的战士硬,我们也不能服软。”可以看出,先进的事迹、英雄人物在战士的脑子里能发芽、扎根、开花、结果,产生前进的动力。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全连原有二十多人投弹不及格,现在都达到了良好以上的成绩,或跃为投弹能手。显然战士们“见贤”必然去“思齐”。因为大家都明白,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时时向自己提出严格要求,向先进看齐。
再如:我们连的炊事班,原先是月月超支用煤的一个单位。他们学习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及其他节约的先进单位,被他们的先进思想所感染,处处、事事、时时以他们为镜子,对照、检查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去缩短与先进之间的差距。他们发现,好八连等先进单位的同志们,处处把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煤精打细算,时时把它们跟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再想想自己连,在烧煤方面,不但不给国家节约,反而月月超支。如果全国各单位都象咱连这样,将会多给国家浪费掉多少煤呢?如果把这部分开支用于社会主义建设或支援兄弟国家,其作用将有多大呢?想到这些,他们就学习了好八连的先进思想,用百折不挠的意志,大胆革新。他们象愚公移山那样,克服了重重困难,反复摸索,最后终于创造了用煤灰代替好煤烧饭的先进经验,每年为国家节约数十吨的用煤,给国家和人民办了一件有益的大好事。他们先进经验的得来,原因固然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从头至尾贯串着先进榜样的推动作用。公安部队不久就大力宣扬了这一先进经验。不少单位派出干部、战士来学习。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远防边塞。回去后,就着手试验,结果效果良好,不少单位也达到了不向国家要一块煤,而都用煤灰代替。这样为国家节约了大批资金,大大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旗帜一面面的树立,先进的单位就会一批批的出现。不断宣扬先进,树立榜样,必然出现“链锁反应”,使先进更先进、不先进的变先进的蓬蓬勃勃的发展局面。反过来,如果照邵荃麟所主张的,大量散布“中间人物”的种子,高呼“中间人物”万岁,这样也能产生“链锁反应”,不过,这种反应的趋向将是由好变坏,一个个烂下去,一批批倒下去。不但不是教育了“中间人物”成为英雄人物,而是拖着比“中间人物”先进的反转一百八十度,日溃千里!
众所周知,自毛主席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全国各行业所呈现的气象,更是令人欢欣鼓舞,“雷锋式”的工人、农民、学生、战士犹如雨后春笋。邵荃麟同志为什么看不到这些事实,却偏偏硬说“中间人物”比英雄人物的推动作用大呢?是这样吗?我们再举我们连的实例吧。如:战士刘竹锋同志,入伍前会理发技术,但入伍来一直没有暴露,不愿给同志们理发,怕耽误自己的休息。当雷锋的事迹传来,他觉得脸阵阵发烧,与雷锋同志一比,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第二天他卷起袖子,拿出自己的肥皂,热心为同志们服务,当了“义务理发员”。一年来,给同志们理发达三四百人次。他在日记中写道:“在业余时间里,做点有益的事,是自己最大的幸福,是最好的休息。”又如:班长罗务生、孙思林,战士王德友、刘九山……他们听到新战士家中有困难,分别以新同志的名义,给新同志邮回钱去帮助。班长王朝栋,回家探家时正逢收麦,一天,天气突变,眼看就要下雨了。可是,他放下个人家中场里摊晒的小麦,跑到生产队的麦场上去收拾,保住生产队的小麦未受损失,但是,他自己家的小麦被雨淋了。为什么这样做呢?正如他说的:“我们要象雷锋那样,把个人的事再大也要看成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要看成大事。”在我们连,象这样的好人好事是说不清的,这正是学习英雄人物——雷锋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先进者有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总是把宣扬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看成是政治思想的好教材。例如,我们连及时抓住上面这些好事迹、好同志,大力表彰,于是,更多的、更动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涌现出来。贺振德同志在车站上看到一个老大娘丢了车票,又没钱补票,他就走上前去问清后,温和地说:“大娘,您在这里等会,我去给您找找看。”他拿出自己的钱,跑到售票处,买回一张,递给她说:“大娘,您丢的票,我给找到啦。”尤其,炊事班长戴乱国的事迹宣扬后,同志们被他“站在炉前,想到全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思想所鼓舞,许许多多“戴乱国式”的五好战士又涌现出来。战士王新祯,原先刚调他去喂猪,思想有些想不通,觉得“整天与猪打交道,不体面”。领导上及时找他谈心,让他学习《为人民服务》,再去比比炊事班长。他果真这样去做了,心里开了窍。他想:“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体面不体面之分,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就体面。张思德、戴乱国他们所干的工作也都极平凡,但是他们却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事迹。我喂猪喂好了,一来减轻人民的负担,二来增加副食品,改善连队伙食,同志们身强力壮了,就会更好地练好杀敌本领。这样的工作意义多么大呢?”于是,他泥里水里不怕脏,风里雨里不叫苦,起早睡晚不嫌累。为了把猪养好,他整天跑东跑西,这里取经,那里探“宝”,他还专门买了些关于怎样饲养猪和如何给猪诊治疾病的书籍。由于他养猪出色,曾多次作经验介绍。一年来,就为连队供猪肉达四千多斤。他也光荣地被评为五好战士。总之,通过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宣扬,这样的后起之秀是很多的,后来者居上的也是接连不断。而这种促进力量从何而来呢?只能来源于先进人物的“榜样力量”,而不会来源于“中间人物”的“榜样力量”。
在文艺作品中,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人民战士,对许多文艺作品中光芒四射的英雄人物,永远是敬佩的。而且以他们为榜样,去促进思想、工作和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的战士看了《王若飞在狱中》,就写道:“王若飞同志是那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要这样对待今天的生活:听党的话,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把祖国的需要当成个人的志愿。放到哪里,就象一颗种子播到哪里,彻底抛弃贪图安逸、追求享受的忘本、颓废的思想,象王若飞那样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可是,有的同志看了《赖大嫂》则不同,没等看完就摔在地上,气愤地说:“这样的赖法,根本不配当一个社会主义的人!”当同志们看到书中的英雄人物或现实的英雄人物的时候,总爱在日记本的第一页留上这些英雄人物的名字,表示以他们为榜样,为革命奋斗终生!由此可见,英雄人物永远屹立在人民战士的心目中,人民战士绝不用“中间人物”玷污自己纯洁的心灵!
青年人朝气蓬勃,最热中于向先进英雄人物学习。宣传一个黄继光就会涌现出千百万个“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宣传一个雷锋,就会涌现出千百万个“雷锋式”的五好战士;宣传一个廖初江,就会有千百万个“廖初江式”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青年成长起来。同样在文艺作品中,写出一个江姐,就会有千百万个“江姐式”的忠实儿女成长起来。铁的事实告诉我们: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能够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因此必须着重描写体现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当然,正如《文艺报》编辑部文章所指出的:“正确地描写群众中不自觉、半自觉的人物的改造过程,也是需要的,凡是写得好的,也会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可是,正象在实际生活中,落后的或比较落后的人们的转变和进步,往往是由于先进分子的带动、帮助和影响;社会主义文艺作品中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在广大群众中产生的强大教育鼓舞作用,也决不是‘中间人物’的描写所能代替的”(《“写中间人物”是资产阶级的文学主张》)。所以我们认为,邵荃麟同志用“中间人物”教育“中间人物”的说法是骗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