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冬季气温高雨雪少对农业生产有何利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28
第2版()
专栏:

冬季气温高雨雪少对农业生产有何利害?
中央气象局人员说:北方去秋雨量多,底墒较好,冬季气温偏高、风雪稀少,对越冬作物生长和牧业生产有好处;但也有利于植物病菌生长和害虫过冬。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雪少,旱象已经露头。当前,发动群众,采取措施,抗旱保墒,防治病虫害,是许多地区需要抓紧的重要工作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本社记者报道:入冬以来,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气温偏高,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气温偏低,除东北和云南、贵州、川西以外,绝大部分地区雨雪比往年稀少。
这样的冬季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越冬作物的生长有何影响?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有关部门。他们说:应该用两分法的观点来看待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地说,北方去秋雨量多,底墒较好,冬季气温偏高,风雪少,对冬麦的生长和牧业生产是有好处的,有利于促进北方主要的越冬作物小麦的生长,特别是对牲畜安全越冬和冬季接羔有好处;另一方面,北方气温偏高也有利于植物的病菌生长和害虫过冬。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雨雪过少,旱象已经露头,影响部分越冬作物的生长。因此,抗旱保墒、防治病虫害,是当前许多地区需要抓紧的重要工作。
据记者从中央气象局了解,入冬以来,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略高一些,而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冬季气温比常年偏低一些,不论南方和北方,整个冬季气温的变化都比较平稳,很少出现骤暖剧寒的现象。冬季气温偏暖程度最高的是华北北部地区,偏冷程度最大的是云贵高原。一般地区和常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大约相差一度到两度左右。个别地区也有差到三度以上的。
去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雪比较稀少,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有气象观测资料以来的冬季降水量最低纪录。去年十一、十二月份,除东北地区长白山一带降雪较多,降水量达到二十五到五十毫米外,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都不足十毫米,比常年同期少六到九成,比前年同期少十到二十毫米。降水量最小的是北京地区,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一月上半月,降水量还不到一毫米。今年一月上半月,北方多数地区雨雪仍然稀少。最近除东北中部、南部地区和河南、河北部分地区降雪外,其他地区仍无雨雪。南方冬季雨雪偏少的情况也较突出,去年十一、十二两个月,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降水量还不足十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七到九成。一月份以来,西南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华南部分地区,由于受从西藏高原流进来的亚热带暖风的影响,普遍降过一场范围较大的雨雪。
中央气象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国处于受季节风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带。在冬季,冷空气常常从西北向东南流动,特别是每当西伯利亚强大寒流侵入我国的时候,气温就要显著下降。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寒潮”。这种冷空气和从南方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就容易产生雨雪。可是,去年入冬以来,我国上空的西北冷气流一般比较弱,而且常常分裂成东、西两路,很少和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发生正面冲突,因而形成了雨雪稀少和地面上气温偏暖的情况。
中央气象局人员还说,我国越冬作物主要产区的黄淮流域,虽然冬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少,但是去年九、十两个月,黄淮平原出现了自一九二九年以来的最大的秋季降水纪录,耕地底墒较足,所以冬季墒情一般还比较好,但是近期内如果仍然没有大范围的比较大量的降雨降雪,就要抓紧抗旱保墒。这不论是为保证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或为春耕播种保持必要的墒情,都需要这样做。长江中下游的一些地区,目前已经出现程度不同的旱情,影响部分越冬作物的正常生长,有的地方还发现了害虫。这些地区已经或正在发动群众,采取措施,抗旱保墒和防治病虫害的蔓延。
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今年春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气温可能前期偏高、后期偏低,春节前后,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还可能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雨雪,如果有了这场雨雪,对越冬作物的生长和春耕播种工作都有好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