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三次登门求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04
第2版()
专栏:

三次登门求教
新华社记者 周祖佑
有“魔笛”之称的著名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在首都向少数民族业余演员学艺,已经被许多文艺工作者传为佳话。
早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开幕以前,陆春龄就从上海赶到北京。各族业余演员的精采表演,引起了这位吹奏笛子三十多年的演奏家的深思。他特别希望学会吹奏云南景颇族的“吐良”和四川的“羌笛”。
一个晴朗的下午,在云南代表团住地,陆春龄终于和景颇族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康糯等三位“吐良”吹奏者见面了。陆春龄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向你们学习的。我对‘吐良’一点不懂,你们就是我的老师。请你们不客气地指教我!”面对着这个陌生人,三位“吐良”吹奏者开始都很拘谨。他们并不知道,这位四十多岁的热情的新“学生”,已经是第三次登门求教了。
原来,陆春龄第一次来找他们学艺时,正巧代表团团员们都在午睡。他不愿打扰演员们的休息,耐心地等了整整两个钟头,却又碰上他们需要立即化装去演出,只好告辞出来。第二次,陆春龄又来拜访,偏偏康糯等又因事外出,他等了一个钟头,没有见到面。
这一回,陆春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迫不及待地从“吐良”的历史、流传情况、吹奏方法和乐曲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向他们虚心求教。
“吐良”是一种独特的乐器。在长长的竹管上,只有一个吹孔,没有音孔,全靠筒管泛音和管口两端的开闭,吹出不同的音阶。在三位“老师”应邀轮流吹奏的时候,陆春龄真是全神贯注,一面仔细看仔细听,一面记录曲调的片段,以及演奏者的指法和运气方法。接着,这位笛子演奏家拿过“吐良”,开始练习吹奏。他吹一吹,停一停,不断请“老师”们加以指点。
正在这时候,几个认识陆春龄的业余演员闯进房来。一介绍,三位“吐良”吹奏者才发现自己面前这位诚恳谦逊的新“学生”,原来竟是国内外知名的笛手。他们又惊又喜地围拢来,再三请陆春龄传授吹笛的本领。
最近,记者访问了这位笛子演奏家。谈话间,陆春龄取出一支银灰色的笛子,吹起一支新作的乐曲:《人民公社惬惬好》(非常好的意思)。
他横执笛管,吹过一段流畅悠扬的慢板,放下笛子,接着又引吭高歌。他吹一段,唱一段,笛音和歌声愈来愈欢跃。他用“浦东说书”的曲调唱道:“一边吹来一边唱,只吹不唱心不爽;先唱共产党和毛主席,再吹总路线放光芒。……”
陆春龄告诉记者,少数民族业余演员不受任何陈规和教条束缚的表演,使他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示。这支又有吹奏又有歌唱的乐曲,就是他的一个新尝试。(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