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对“榆林三迁”说的考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05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对“榆林三迁”说的考证
陕北榆林是陕北人民向沙漠进行战斗的中心,建城已有五百多年,在明朝曾是“九边”重镇。历来有“榆林三迁”的说法,就是说榆林自建立以来,由于风沙侵袭,已三次向南迁移。最近,侯仁之认为这一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根据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组织的毛鸟素沙漠历史地理考察队对榆林城变迁的调查,以及《陕西通志》(明万历本与清雍正本)与《榆林府志》(清道光本)的记载,侯仁之在《“榆林三迁”的说法是错误的》(《地理》一九六五年第一期)一文中说,榆林自明初建址以来,只有扩展,并未迁移。
作者在叙述今日榆林的地理位置后说,城之西北有红石峡。明代边墙(即万里长城),横跨峡上,遗迹至今可见。在红石峡迤东边墙下有明代所谓“款贡城”遗址,但与榆林无关。说最早的榆林城址即在红石峡附近靠近边墙处,是一种误会。
根据有关记载,作者认为明朝初年曾有一名叫榆林庄(或作榆林寨)的小居民点,在今榆林城内。他说,明正统初(一四三七年左右),为加强陕北边防,乃就榆林庄建榆林堡。当时,陕北边防的军事指挥中心在绥德,榆林在其北约二百里,只能说是前方哨所,没有什么特殊地位。但到成化九年(一四七三或作七年、八年)中心迁到榆林堡,这就大大提高了它的政治和军事地位。就在这时,它向北扩展成榆林城。当时,这扩建部分叫“北城”,原来部分叫“南城”。成化二十二年(一四八六)和弘治五年(一四九二),“北城”和“南城”又各有扩展,城南门外也辟为居民区。到正德十年(一五一五),又增筑南关外城。至此,现在榆林的基本轮廓大体完成。作者认为上述变迁表明,榆林虽经数度扩大,但始终未脱离旧址。
至于“榆林三迁”说的来源,侯仁之认为,《榆林府志》卷五有所谓“三拓榆城”的记载,那是指一四七三、一四九二和一五一五三年的扩建,而后人却误传为“榆林三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