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办了耕读小学 又办耕(工)读中学 宁夏许多贫下中农子女得到入学机会 全区中学分布更加合理,各族群众热烈支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06
第2版()
专栏:

办了耕读小学 又办耕(工)读中学
宁夏许多贫下中农子女得到入学机会
全区中学分布更加合理,各族群众热烈支持
新华社银川五日电 回族人民聚居的宁夏地区新办了一批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学,改变了全区过去中学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使一批贫农下中农子女得到就近升入中学学习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经新办了七十九所半农半读中学和五所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连同原有的六所半农半读中学,共有四千多名回、汉族知识青年进入这部分学校学习。
这批新型的学校分布在自治区各地,有些学校就设在林场、牧场和沙漠地区,把林业、畜牧业和防风固沙等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和研究对象,使教学和劳动、科学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素有“塞上江南果乡”之称的灵武县,果树品种繁多,但当地缺少具有专门技术的人材。最近在果树环抱的灵武园艺场办起了一所园艺中学,由附近人民公社选派优秀知识青年入校学习。地处腾格里沙漠的中卫县固沙林场,也在沙漠边缘地带办起一所林业中学。为了适应固沙、育林的需要,学校开设了土壤、气象、造林、育苗、测量等专业课程。学生不但学了专业知识,而且身在沙漠,有亲身体验,改造沙漠的心愿就更为迫切。六盘山麓的海原县甘盐池羊场畜牧中学,也是随着畜牧事业的发展和群众的要求办起来的,学校开设有羊只放牧、疾病防疫等专业课程。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而且随牧民出外放牧。这类学校,学习有针对性,劳动、工作有基地,很解决问题。
这些新办学校的教师,除由文教部门统一分配一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和大学毕业生担任外,大部分是由当地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选拔的思想好、劳动好、有一定文化程度并热心半农半读教育的回乡知识青年和复员军人。招收学生也是按阶级路线办事,尽量满足贫农下中农子女的入学要求,使农业中学把根子深深扎在农村基层群众里面。全区半农半读、半工半读中学学生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回、汉族贫农下中农子女,不少人是本村、本队的第一代中学生。
这批学校的举办,得到回、汉族贫农下中农社员的热烈欢迎。他们除积极宣传外,还主动帮助建校,动员知识青年报名。六盘山下的隆德县沙塘公社许家沟门大队要办一所农业中学,老贫农陈作明听到消息后,感激地说:“党和毛主席为咱们贫农下中农想得太周到了,办了耕读小学,又办耕读中学,这就会给咱们培养出更多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他忙着给学校做黑板,做桌凳,一直忙到把学校办起来。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没有办半农半读、半工半读中学以前,全区只有五十三所全日制普通中学,而且大多数分布在城镇和富饶的黄河灌区,学校少而集中,很多农村高小毕业的知识青年不能进中学学习。全区中学学生总共才一万三千六百多人,其中六所半农半读中学学生数仅占到总数的百分之四。今年新办了一批半农半读、半工半读中学以后,这部分学生的比例上升为百分之二十三。学校布局也更加合理了。有些县已基本上实现了每个公社都有中学。有的地方的中学还是由生产大队举办的。这就使住在边远地区的回、汉族知识青年,也能在就近的半农半读中学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