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豫北盐渍土棉麦保苗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08
第5版()
专栏:

豫北盐渍土棉麦保苗经验
王守纯 穆从如
豫北地区是我国重要棉粮产地之一。由于土壤盐渍化的为害,严重地影响着当地农业产量的提高,据调查,在当地耕地面积中盐渍土约占百分之二十五,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为硫酸盐——氯化物盐渍土。在这些土壤上,作物难以保苗,产量很低,有的甚至颗粒无收,因此,改良盐渍土就成为这一地区的突出问题。
为了探索豫北地区盐渍土的治理途径,我们于一九六一年在新乡县盐渍土面积较多的洪门公社建立了农村试验基点。采取了领导、群众、科学技术人员三结合,试验室、试验田、农村基点三结合,试验、示范、推广三结合的工作方法。从调查研究入手,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来研究和总结农民群众的治理盐渍土的经验。
四年来,调查了豫北十余个县的盐渍土地区的生产和治理情况,拜访了八十多位有经验的农民,搜集了各地的盐渍土治理经验,并加以整理。先后在农村试验基点和实验室进行了反复研究与试验,并进行了示范与推广,加以验证提高,从而总结出了一套以冬耕晾垡、春耙造坷垃、开沟播种为中心的棉花保苗增产综合技术措施,和一套以伏耕晒垡、开沟蓄雨淋盐为中心的小麦保苗增产技术措施,同时探索了它们的理论依据。
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群众治理盐渍土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并且符合土壤水盐运动的规律。因此,在当前排水工程尚不完善的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简而易行的保苗综合技术措施,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有着现实的重大意义。
豫北地区土壤盐渍化的特点
豫北地区的主要盐渍土类型是硫酸盐——氯化物盐渍土,当地称为“卤盐土”。它分布于黄河冲渍平原的封闭与半封闭洼地的缓坡地上,地表及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位高,埋深一般为一至二米,矿化度一般为每公升一至三克。土壤母质是冲积物,土层中常夹有厚薄不同的粘土层,这对土壤水盐运动有很大影响。
在干旱季节,卤盐土的表层盐分含量一般为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一点五,有的高达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它主要集中在零至五或零至十厘米的土层内,以下的土层中含盐较少,一般为百分之零点一至百分之零点三,呈“T”字型的垂直分布。若就一米土体中的平均含盐量计算,来确定土壤盐渍化的程度,这种土壤可以列为非盐渍土或轻度盐渍土。但是在这种盐渍土上,甚至连盐蒿也很难生长,而成为光板地。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盐分的“T”字型分布状况,给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了极大困难,同时也是小雨后容易死苗的原因。另一方面,这种盐分垂直分布的特点,也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全苗。所以农民说:卤盐土是管出不管长。豫北农民的保苗措施如刮盐、起土、深播浅盖等,就是根据这种特点来进行的。
土壤盐分的运动是受气候、地形、土质等自然因子与社会生产活动所制约的。豫北属于半湿润气候区,平均年降雨量五百五十至七百毫米,年蒸发量一千三百至一千七百毫米。三至六月少雨多风,是一年中蒸发量最大的时期,约占全年蒸发量的百分之五十,同时也是全年积盐最高的时期,表土(十厘米)的盐分含量高达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这时正是春播季节,必须采取措施抑制盐分上升,以便保住全苗。七至九月是伏雨季节,这三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五十,耕作层中的可溶性盐类大部分被淋洗到底土和潜水中去,从而形成了土壤脱盐时期。如春播时能保住全苗,这时棉粮作物就可欣欣向荣地茁壮生长。基于这个特点,我国农民于麦收后即进行伏耕晒垡,充分利用雨水淋盐,以促进土壤脱盐,为秋播作物出苗创造良好条件。由十月到来年二月,气温逐渐下降,蒸发量较小,同时耕层有短暂的冻结期,土壤盐分也就呈现相对稳定状态,变幅很小。在土壤盐分的季节性变化过程中,以零至十五厘米土层中的变幅较大,春秋两季,土壤含盐量相差二倍左右,而十五厘米以下土层的盐分变幅则显著地减少。为了保证全苗,一方面需要采取抑盐、压盐的措施,调节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另一方面需要把种子播在盐分变幅小、盐分含量少的土层内。这是豫北群众在盐渍土上保苗的两条基本原则。
地形与土质对土壤盐分运动也有影响。豫北地区的盐渍土,从大地形来看,多分布于低洼地带;若从中小地形来看,则多出现于缓坡地上(群众叫二坡地)。因此,群众对盐渍土的发生有“高中洼,洼中高”的描绘。如新乡尚村北洼一带约百分之九十的盐渍土分布于二坡部位,而高地与洼地土壤含盐量较轻,历年粮棉都能保住全苗。二坡地的上部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春季为一点七至二米),表层常保持约三厘米的干土层,对土壤蒸发起到了抑制作用,因而耕作层积盐较少,其变化幅度也不大。二坡地下部的低洼地,在距地表一米厚的土层内,常有厚约五十厘米的粘土层,限制了毛管水的上升速度;另一方面,洼地在雨季常淹涝积水,使耕作层的盐分获得较充分的淋洗,因此在部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的洼地,土壤盐渍化程度反而比较轻微,表土层盐分含量也很少超过百分之零点五,种植一些耐涝作物(如高粱)基本上能保住全苗。位于二坡部位的盐渍土,耕作层积聚的盐分多,变幅也大。由于二坡部位坡降较大,每当降雨之时,地面就出现较大的径流,雨水渗入土内较少,减弱了土壤的淋盐作用。但是土壤的蒸发量却比二坡部位的上部和下部较大。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试验结果,在单位时间内二坡地的土壤水分较上下部位要多损失一点四至一点五倍。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导致了地下水趋向浓缩和表土的强烈积盐。由此看来,气候、地形、土质等因素所引起的盐分变化情况,就清楚地指出了因地制宜地改良利用盐渍土的重要性。
棉花保苗综合技术措施
豫北盐渍土水盐运动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土壤积盐和脱盐互相交替;一个是土壤剖面盐分呈“T”字形分布。冬耕晒垡耙地造坷垃和开沟种植的技术措施,就是运用这两个特点来调节土壤盐分运动达到保苗目的的。
一、冬耕晾垡、春耙造坷垃。豫北地区是在四月下旬播种棉花,十月下旬收获完毕。当棉花和其他春播作物收获后,表土盐分含量又稍有回升,表土零至十厘米含盐量一般为百分之零点五左右,所以农民在收获后即行冬耕晾垡,以抑制盐分继续上升。这时并不立即耙地保墒,而是待来春土壤返浆后,垡棱刚干时进行粗耙,在地表造成一层坷垃。其作用有二:一是使表层土壤盐分通过晾垡集中于土垡外表,由盐的溶液变为固态的盐分,以减轻对棉花或其他春播作物出苗的影响;二是通过坷垃的覆盖作用,来抑制春天的强烈返盐。从单个垡体的表面到中心所作的水盐运动观测资料来看,土垡表面零至四厘米的含盐量为百分之一点九,垡心土壤含盐量为百分之零点三,愈是接近垡心,盐分含量愈少;但土壤水分含量则恰恰相反,愈接近垡心,其含量愈高。坷垃的抑盐作用与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坷垃的直径大小有一定关系,室内试验证明,表面覆盖有细碎干坷垃的土柱比表土板结的土柱的水分要少丢失百分之四十七点四。这说明干的坷垃在防止土壤蒸发上有很大程度的作用。但是在高水位情况下,使坷垃全面浸湿,结果有坷垃覆盖的土柱比对照的土柱的蒸发量反而高出三倍。过去几年,豫北地区地下水位有所升高,群众对冬耕晾垡耙地造坷垃这项保苗措施也认为失效了,其原因即在于此。坷垃防止蒸发的作用还与直径大小有关系,根据群众经验,一般要耙成直径为一至五厘米的坷垃为宜。春耙造坷垃,要适时掌握土垡水分条件,轻壤土质的卤盐土,要在土垡棱角干时耙地为宜。这时土垡表面(零至三厘米左右)的水分约在百分之六左右,垡心的水分约在百分之十四。如果土垡过干,就不易耙成碎坷垃,而是造成遍地大坷垃;土垡过湿,就会全耙成碎土。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收到保苗的效果。当耙齿撞击到盐分多而水分少的坚实的土垡表面时,即造成细碎坷垃;当耙齿撞击到盐分少而水分多的松软垡心时,即成为细土粒落在细碎坷垃下边。这样就为种籽创造一个含盐较轻、水分较多的松软土层。根据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通过冬耕晾垡、春耙造坷垃的耕作措施,可把耕作层内约百分之五十的盐分集中在坷垃内,使它成为一个临时性的储盐仓库。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盐分对种籽发芽和幼苗生育的为害。
二、开沟播种。冬耕晾垡,耙地造坷垃,把耕层中很多盐分集中到坷垃中后,紧接坷垃下的土层常常尚残留有少量盐分,一般在百分之零点五上下。在棉花播种的四月下旬,表土仍然处于强烈返盐时期,因此,还需利用土壤盐分剖面呈“T”字形的特征,采取开沟播种的方法,即在播种时用犁把含盐的表土层,犁于两旁,形成沟垅,将种子播在含盐量较轻的沟内。沟垅相间,促使盐分更多地集中于垅背上,避免或减少盐分对幼苗的为害。这说明,在幼苗期间,沟内含盐量比垅背少得多,而且接近棉苗耐盐度,同时沟播的成苗率和产量比对照有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盐分垂直分布也不一定是“T”字型。例如,一九六四年在棉花播种前,从一月到四月降雨二百二十点四毫米,为近十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二点三倍。这时表土层的盐分大部分下移到表土下二十厘米处,使土体中“T”字型的盐分分布变成了“枣核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开沟播种,不但起不到保苗的作用,反而会在幼苗根系下扎时遭到盐害。因此,我们与老农研究的结果,决定采取平播方法,让种子出苗后,再结合中耕开沟扶垅,使土壤盐分聚积于垅背上。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如去年洪门公社几千亩盐渍土上的棉花,生长的苗全苗壮,并且大部分开花结铃。
三、其他措施。配合开沟播种,还需采取适时播种、浸种催芽、经济用肥、合理密植、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综合措施,才能收到保苗增产的效果。值得指出的是,在盐渍土上,棉苗出土越快,对保苗也越有利。种子在土中埋藏时间较久,易使种籽遭受盐分浸渍,导致烂种烂芽。一般来说,播种后十天左右棉苗出土,其成活率最高。盐渍土比非盐渍土土温低一点零至一点五度,早播并不能早出苗。因此农民说:“盐渍土春播要晚”。适时的晚播时期是耕层土温稳定在十六至十八度时为宜。生产经验与试验结果表明:在豫北地区以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十日播种为好,出苗较快,出苗率也高。此外,还需结合浸种催芽,以促进出苗。
麦类保苗技术措施
以伏耕冲沟为中心的小麦保苗综合技术措施,是在“晒旱”(伏耕休闲)措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有:
(一)伏前耕翻、伏期冲沟、蓄雨淋盐。麦收后即进行耕翻晒垡,利用伏雨淋盐,当土垡被伏雨拍碎后,先用钉齿耙耙平,继以七吋或八吋步犁进行合垅冲沟。这样,不仅再次疏松耕层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起到抑制返盐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拦蓄雨水,大大提高淋盐效果。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在李村大队伏耕、冲沟、蓄雨淋盐试验的观测资料表明:沟内零至五厘米的含盐量为百分之零点二九至百分之零点五二,五至十厘米的约为百分之零点三;埂上同土层含盐量则分别为百分之一点四二至百分之二点二一、百分之一点五七至百分之一点二;只晒垡未冲沟的试验区同土层的含盐量,则分别为百分之二点三一、百分之零点四八至百分之一点零二。这充分说明,伏期冲沟对调节土壤盐分、保证麦类出苗有很大作用。
(二)沿等高线进行合垅冲沟。二坡地雨水多半流失,土壤盐分得不到充分淋洗,因此,在二坡部位垂直等高线冲沟的麦田的死苗率一般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而沿等高线冲沟的麦田死苗率一般皆在百分之十五左右。
在冲沟规格方面,要进行合垅冲沟。卤盐土多属轻壤土质,并且地面有缓坡,开成小沟小埂易被雨水冲毁。冲沟的深度应以表土含盐量的多少为标准,一般以十二至十六厘米较为适宜,冲成的垅沟要深浅一致。冲沟过深或过浅对麦苗生育都不利。试验结果表明,沟深六厘米和沟深二十四厘米的小麦亩产量都不到百斤,而沟深十二厘米的亩产小麦达一百余斤。在一九六二年的大面积示范田中,凡是沟冲的过浅者麦株生长矮,穗头也小,生长发育仍然受到盐分的抑制。但是冲沟过深,麦株生长虽高,但很细弱,穗头小,明显地受到养分缺乏的影响。
(三)适时提早播种。农民在盐渍土播种麦类,一般掌握“秋播要早”。这是因为盐渍土的地温在春天上升慢。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豫北地区盐渍土的麦播时期,一般在九月中旬较为适宜。这样小麦在越冬时能有二、三个分蘖,根量多,麦苗生育健壮,可以增强抗逆能力。但是早播时地温较高,蝼蛄为害严重,因此早播必须注意防治虫害。一般在播时采用“六六六”毒饵效果良好。此外,早播还需要选育冬性较强的品种,这样可避免冬前拔节,遭受冻害。
(四)中耕松土。在盐渍土的麦田中,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是争取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试验,中耕麦田零至五厘米的土壤含盐量为百分之零点六三,未中耕的同土层土壤含盐量则为百分之一点五五。农民说:锄头底下有三宝,“防旱、防盐、防杂草”。中耕时期,一般是在小麦分蘖后进行。年前二次,年后二次。遇雨勤除,干旱年头还要多除一、二次。
(五)增施底肥、早施追肥。豫北地区盐渍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到百分之一,土壤结构较差,肥力较低。因此结合伏期开沟,增施底肥,早施追肥,对麦子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在麦收后种植绿肥作物(田菁),每亩可获得鲜物重三千余斤,并降低耕层含盐量百分之四十,增加后作产量
(小麦)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
由此看来,从调查盐渍土地区的农业生产问题出发,找出关键环节,从研究农民治理盐渍土的经验着手,加以科学总结提高,在边利用边改良盐渍土的过程中,首先研究提出有效的综合措施,保住全苗,并加以示范推广,逐步普及和提高,是促进盐渍土地区增产的一条多快好省的途径,也是发展这门学科和多出成果、多出人材的捷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