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芦荡火种》修改重排改名《沙家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18
第2版()
专栏:

京剧工作者攀登京剧艺术高峰的又一革命行动
《芦荡火种》修改重排改名《沙家浜》
全剧强调了武装斗争的作用,更好地塑造了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在音乐、唱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革新,使这个戏的质量更提高了
新华社十七日讯 北京京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戏《芦荡火种》,经过修改重排后改名《沙家浜》,今天起在首都公演。这是首都京剧工作者在运用京剧艺术表现现代生活获得成功以后,再接再厉努力攀登京剧艺术高峰的又一革命行动。
北京京剧团的《芦荡火种》在首都已经公演一百多场,很受观众欢迎,并且得到一九六四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好评。但是他们在党的教育下,在中央和市委有关负责同志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认识到不应当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对排演革命现代戏采取了不断革命的态度,精益求精,使这个戏的质量不断提高。
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在剧情、剧中人物、表演程式和音乐唱腔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革新。改排后的这出戏,最突出之处是强调了武装斗争的作用。《芦荡火种》较多地描写地下联络员阿庆嫂的对敌斗争活动,最后她引进伤愈后乔装的新四军,里应外合,比较轻易地歼灭了敌人,传奇色彩过分浓厚。改排后的《沙家浜》中,阿庆嫂千方百计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战士们从芦苇荡转移脱险,伤愈后,奉命组成突击排,配合大部队,根据阿庆嫂的情报,英勇奇袭沙家浜,直捣伪司令部,在激烈的武打中,将汉奸日寇一举全歼。这样就更加符合革命斗争的历史真实,全剧的结构更加精炼。
在《沙家浜》中,指导员郭建光和地下联络员阿庆嫂两个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也更好地树立起来了。指导员的戏增多,唱词增加,唱腔全部重新设计。戏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示了指导员和群众亲如家人的关系,接着通过他在武装斗争紧要关头的坚定表现,直到最后他带领战士配合大部队,英勇杀敌,解放了沙家浜,始终强烈地表现了一个党的政治工作人员应有的革命品质。这样,使郭建光从一般指导员的形象,上升为一个忠于革命、能文能武的党的政治指导员的英雄形象。对阿庆嫂,戏里加强了她对敌斗争的灵活性和策略性。她细心地观察并利用伪司令胡传葵和伪参谋长刁德一之间的矛盾,在一些重要场合,变被动为主动,使伪司令成为自己进行革命工作的挡箭牌。她在敌人面前不再眼含敌意,锋芒过露,而是圆活灵通,不露痕迹地和敌人应付周旋。这样处理,虽然她的戏减少了一些,人物形象却更加鲜明了。
剧中的革命群众有了变化和增加,使观众看到阿庆嫂的革命活动有着可靠的群众基础。还增加了敌人掠夺财物、捆绑、枪杀群众等情节,使观众增强了对敌人的憎恨。剧中还强调了敌人内部之间的矛盾,使阿庆嫂的存在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沙家浜》的音乐处理也有了新的发展。管弦乐部分加强了,增加了中音和低音乐器,打击乐方面也作了革新。在《芦荡火种》里,人物上场下场都有锣鼓打上打下,现在不再用,就减少了陈旧感。为正面和反面人物演唱的伴奏音乐,各有显著不同,使人听了爱憎分明。在设计唱腔时,某些唱词还尝试用北京语音来行腔,便于观众听懂。舞台布景也更富有江南风光。
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是北京京剧团不断锤炼革命现代戏的过程,也是剧团全体人员思想不断革命化的过程。起初由于剧团领导上只看到了这个戏的成功的一面,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后来他们学习了毛主席著作,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芦荡火种》的剧本和演出重新进行了分析,再一次认识到:要使一出京剧革命现代戏成为优秀的保留剧目,必须永不满足,不断加工。他们还多次观摩了中国京剧院演出的《红灯记》,进行学习。徐寅生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文章发表后,全团又作了反复讨论,由打乒乓球联系到演现代戏,由“为谁打球”联系到“为谁演戏”,大家认识到要为革命演戏,就必须演好革命戏,不断提高现代戏的质量。北京京剧团就是这样以思想革命带动了艺术革命,克服了在精益求精过程中的一些思想障碍。大家以革命热情并在中国京剧院、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等兄弟艺术单位的大力帮助下,使《沙家浜》这个革命现代戏,在原有的质量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