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牧民的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19
第6版()
专栏:

牧民的心
日娜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牧骑”在新包力格公社一个大队演出后回到蒙古包里,装还没有来得及卸,一位背着四胡的老大爷掀帘进来。
“小伙子!你们的节目演得好呀!一个个都演到我们牧民的心上啦!”
这位突然闯进蒙古包来的老人,是新包力格公社新包力格大队的社员。听说乌兰牧骑来了,特意赶了三十里路,到这里来看演出的。
“老大爷,您太辛苦了。我们还要到你们大队去的,您在家等着就是了。”
“这样好的节目,早看一天是一天啊!再说,我还怕这次轮不到我们大队呢。”
大家注意到,老大爷的背上背着四胡。提起四胡,他笑迷迷地把它取了下来,调了调弦说:“你们的节目我已经看过了,你们要不嫌我人老、嗓子哑的话,就听我唱一段吧!”说完,这位在旧社会里当牛做马的老牧民,便把自己的家史,从头到尾地给乌兰牧骑的同志唱了一遍。这段家史即编即唱,却十分动人。乌兰牧骑的同志当场把它记了下来。
家史唱完,已经是下半夜了。老人要回去,乌兰牧骑的同志和房东都挽留他在这里过夜,他说:“不了,明天队里还有事呢!”
第二天,夜幕来临,乌兰牧骑的同志正在做演出准备,一阵马蹄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骑马的是一男一女两位老人。男的就是昨天夜里来的那位老大爷。
“小伙子,我又来看你们了,还多来了一个人。喏,这是我的妻子。”
乌兰牧骑的同志热情地招呼了他们。他对同志们说:“我俩不光是来看戏的,还带来全大队社员的心愿。他们希望你们明天就到那儿去演出。”
今晚,不用别人留,这两位老人就住下了。第二天,他们领着乌兰牧骑到新包力格大队去。他们把乌兰牧骑的同志们首先带进自己的蒙古包。老两口打来了酒,准备了黄油、奶豆腐……乌兰牧骑的同志一再推辞,也没有用。
事后,乌兰牧骑的同志谈起这些事,万分感慨。他们说:“不下来演出,是不会了解牧民的心的。”
说得对,就在遇到老大爷的前不几天,他们对牧民的心也是不十分了解的。那时,他们刚踏进新包力格公社的土地,来到第一个演出点那仁包勒格大队,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寒风呼啸着,一路上把同志们刮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在那仁包勒格大队,牧民正围坐着谈论乌兰牧骑来演出的事,没有半点要睡的意思,有的人还站在蒙古包外面,不时搓搓手,顿顿脚。他们都在等着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呢!
看到牧民冒着寒风在等着他们,队长就通知大家马上去布置场地,准备演出。在这样的条件下演出,还是第一次,临阵,有的队员畏缩了:
“队长,不能明天再演吗?刮那么大的风。”
“要能美美地睡一觉多好呀!”
“同志,你没看见吗?这里所有的牧民都在等着看我们的演出呢!他们从天黑直等到现在,有的人还是从几十里以外特地赶来的哩!”
有人建议到一座喇嘛庙去演。大队经过了几番周折,才算把事情办妥,进去演了一场。
事有凑巧,在新包力格公社巡回演了一周之后,最后又回到那仁包勒格大队演一场。到达的时间恰巧也在夜里,怎么办,明天再演吗?进喇嘛庙演吗?乌兰牧骑的演员们想的不是在什么地方演出,更不是睡觉,而是牧民还有什么没料理完的事,怎么在牧民中做更多的宣传工作。行装还在车上,有的人去看场地,而更多的人却到了牲口圈,进了蒙古包,帮着牧民清理好羊圈,喂饱牛犊,做完家务事,以便让牧民安心地去看演出。在已经闲下来的牧民家里,传出了乌兰牧骑同志的读报声,以及牧民们看了立体镜之后的欢呼声。
大队长来问乌兰牧骑的演员:“天气冷,是不是要借喇嘛庙?”他得到的是一致的回答:“外面行啦!社员们都受得住,我们更不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