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 山东专业剧团组成三百多演出队下乡演出 内蒙古艺术剧院组成十一个文化工作队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2-26
第2版()
专栏:

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
山东专业剧团组成三百多演出队下乡演出
内蒙古艺术剧院组成十一个文化工作队下乡
新华社济南二十五日电 山东省许多专业剧团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组成了三百多个演出队,在春节期间轻装简载,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小型革命现代戏和短小精悍的曲艺节目,受到农民群众热烈欢迎。
这些演出队在各地除演出了《送猪记》、《三回船》、《新风曲》、《送肥记》、《审椅子》等九个优秀剧目外,还编演了一些反映各地群众生活和斗争的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相声和快板等形式的小节目。有的演员在演出中,能熟练地担任几个节目中的好几个角色。
演出队下乡以后,活动方式机动灵活。许多演出队还带着“文化挑”,进村后把行李往贫农社员家里一放,便在村里挂起《董加耕》、《学大寨》等展览图片,摆出毛主席著作单行本和农业知识丛书,向群众进行宣传工作。有的队员还帮助农村俱乐部写黑板报,到俱乐部辅导业余文艺爱好者排演文艺节目。
演出队继承了优良的革命传统,晚上演戏,白天帮贫农下中农社员扫地打水,和他们一起参加生产劳动。通过这些活动,许多演员的思想情感和农民大大接近了一步。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内蒙古艺术剧院所属的歌舞团、实验歌剧团、京剧团和杂技团,最近组成十一个“乌兰牧骑”式的农村牧区文化工作队,分别到自治区各地农村和牧区开展文化活动。
在这批文化工作队里,有包括蒙古、汉、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的一百七十多名文艺工作者。每队由十二人到十四人组成。他们人员少,行装少,轻便灵活,适于深入偏远农村和牧区开展活动。在下乡前,每个队都排练了许多为群众喜闻乐见和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各队还携带了幻灯、图书、医疗箱和理发工具等,准备在演出和劳动之余,进行各种宣传和服务活动。
这批文艺工作者在下乡之前,都认真学习了党的文艺方针和“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与革命作风。他们下去后将象“乌兰牧骑”那样,既是演出队、宣传队和革命文化的播种队,也是劳动队和人民生活的服务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