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深入调查 学会经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06
第5版()
专栏:

深入调查 学会经商
哈尔滨市五金机械公司机工商店营业员 于清贤
以前我认为商业工作就是“你来买、我来卖”,每天只是满足于站柜台、接待顾客、卖货、记账等等,很少注意了解顾客的需要和研究商业工作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因此,既不能协助有关方面正确地组织进货,又不能把工、农业生产部门需要的商品适时地供应上去。后来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才有了转变。
调查打开了我的眼界
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中,毛主席的《实践论》开阔了我的眼界,教给了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志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毛主席说,人的认识是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的,一个闭目塞听的人,他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不会对客观事物有深入的正确的了解。对我们营业员来说也是一样,你要想对每一个时期的供应计划想出个好主意,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提出个好办法,你就得多参加实践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生产第一线的情况。这一点,在我们做过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证明。比如:我们过去没有调查了解农村市场的需要,当党号召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的时候,我们就感到很困难,同时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如:有的同志说:“我们是机工商店,是为工业服务的,农业和我们关系不大。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既然如此,那末,要想知道我们商店和农业生产有没有关系,有多大关系,不是就应该去调查了解一番吗?于是,我和营业小组的同志便下决心去摸摸农业生产的需要情况。那是一九五九年十月的一天,当我们到了公社的畜牧场时,看到有十二个女社员在一刀一刀地剁鸡食,这引起我的思考:这项工作用机器不是可以节省许多人力吗?但是我们商店不经营切菜机,又怎么办呢?我想起我们商业是“桥梁”,需要我们搭桥的地方就该积极去搭,这就是我们和农业的关系。结果,经过我们积极挖掘货源,帮助他们解决了一台切菜机。这件事使我脑子里开始有了点农业和我们的工作的关系的认识。从这开头,随着调查了解农业生产需要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商店经营的扳子、钳子、轴承、钻头等商品都源源送去,同时我们还发挥了商业“耳灵、腿长、联系面广”的特点,为部分生产队和社、队办工业解决了一些特殊需要。这样做过一段之后,我们就认识到:我们的商店和农业之间不是有无关系的问题,也不是象某些同志所说的“只能卖给他们三把扳子、两把钳子”的问题,而是大有可为。
党的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推动我们走出柜台;毛主席在《实践论》中阐述的思想,又指导着我们反复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了解需要。这种走出柜台,深入实际的办法,与过去的“守门待客”的办法比较,有很大不同。从这以后,我们的发言权越来越多了,不仅敢于向组织进货部门提出某些商品的要货计划,而且也敢于向农村供销社建议扩大经营一些什么商品。这样一个由蒙头转向到方向明确,由不知怎样工作到知道怎样工作的过程,正是一个由没有调查到有了调查、由初步调查到反复深入调查的过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做不好工作,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通过调查,使主观符合客观
调查这种活动,不仅仅限于了解一些过去不了解的情况,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认识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更自觉更有成效地去进行工作。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要使思想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就需要有一个对客观外界作深入地调查了解的过程;谁要想省略这个过程,就会犯主观主义,就会出错误的主意,把事情办坏。有一次我们听说玻璃纤维厂需要八百个过滤泵,我们不经过调查了解,认为其他厂子也可能需要,便建议进货部门组织进来四千个,结果就连玻璃纤维厂也因为计划改变而不需要了,其他厂更不需要;这批货我们卖了三年,还剩下四百个,后来不得不当废铁卖掉。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们,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而是要事事注意调查研究,努力去了解客观事物的真象。
客观事物是很复杂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一下子可以完成的。所以,向客观实际作调查也需要不断反复,步步深入,才能透过大量的现象接触事物的本质。比如,几年前,我们曾到一个工厂具体了解他们对铁锯条的需要量,采购员说每月需要一千支,供销股长说每月有五百支就够了,而直接生产的工人说,每月二百支就够用。为什么同一个工厂的三位同志的说法差得这么远呢?经过反复调查、了解、分析,才认识到,这是由于这三个人有三种不同的想法,采购员的想法是:多买点,车间啥时候用啥时候有,免得用时到处跑;负责供销工作的同志也想留点库存,恐怕因为缺少工具影响生产任务。工人则只是考虑实际需要,需要多少就说多少。可见,只有调查的材料多了、深了,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解决问题才会有把握。
自觉地经常地向实际作调查
调查研究,是每一个实际工作者必须经常运用的正确的工作方法。无数事实证明,对工作对象没有调查,就无法摆脱被动局面;而当我们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调查研究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的时候,工作就由被动转向主动。有一次,我们听到近郊王岗地区成为农业机械化重点地区的时候,我们便跑到那里调查了一番,了解到那里要新来一批拖拉机。我们根据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观点,想到拖拉机增加,机用工具也一定要增加。我们详细地询问了每台拖拉机需要使用哪些配套工具、配件等,回去便动手准备起来,作到了适时满足需要。这样自觉地进行调查,使我们更具体地认识到:商业工作和工、农业生产比较起来虽然是处在“后勤”地位,然而,“后勤”工作并不是被动的,应该也可以做得更加主动。
能不能经常向实际作调查,能不能通过深入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和政治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有着密切联系。当我愈加热爱商业工作时,掌握商品供应规律的心情也就愈加迫切。今后,我一定要注重调查,勇于实践,自觉地主动地做好商业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