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看了《赤道战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06
第6版()
专栏:

看了《赤道战鼓》
郭沫若
刚果(利)是非洲的心脏,美帝国主义目前正在加紧对这个心脏的控制以控制全非洲。
美帝国主义所夸耀的“文明”,事实上是从非洲劫掠去的黑人兄弟所创造出来的,是他们的血的结晶。黑人兄弟的骸骨砌成了美国的摩天大厦。
连美帝国主义在一九四五年向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枚原子弹,都是从刚果(利)攫取去的铀所造成的。
刚果人民已经觉醒了,要独立,要解放,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美帝国主义的控制也就愈加横暴了。
它使用过臭气熏天的遮羞布——联合国旗帜,镇压刚果(利)人民,屠杀刚果(利)人民的领袖卢蒙巴。
它今天更利用刚果(利)的民族叛徒冲伯,对刚果(利)人民进行进一步的血腥镇压。同时还在刚果(利)的周围,进行着种种不可告人的阴谋活动,以巩固它对于刚果(利)的控制。
然而,控制愈紧,反控制便愈强。镇压愈横暴,反镇压便愈激烈。这是革命必然发展的规律。
刚果(利)人民的解放斗争,在目前已经成为全非洲乃至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一个焦点。
《赤道战鼓》是紧紧地抓着了这个焦点,很强有力地把它形象化了。它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成功结合。
戏一开幕便把观众投入了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激动人心地表演了三个小时,使台上台下成为了一个革命的大熔炉。
它有戏,有革命的内容,有振奋人心的教育意义。我认为它在戏剧现代化和革命化中提出了一个高度的指标。
这戏之所以成功,在有革命的内容之外,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革命的斗争紧紧配合,它的音乐和舞蹈都有快速度的节奏,整个舞台充满着绚[xuàn 炫]烂的色彩。
这些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是应该感谢非洲和刚果人民的。去年,我们在北京欣赏过刚果(布)的歌舞,话剧团的同志们告诉我:他们从那次的歌舞演出学习了不少东西。是的,学习得好!的确是“师高弟子强”!
我认为,非洲的黑人兄弟是艺术的民族。他们喜欢音乐,喜欢跳舞。他们把全身心——每一条筋肉和每一根神经——都融化在音乐和跳舞里面了。最强音加上最高速度的效果,自然是最有力地振奋人心,好象要使天地万物为之融化。
有一些自称为有“文明”的人,把非洲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贬斥为“原始的野蛮人”。然而那些“文明”的强盗,不仅劫抢了非洲人的物质生产,而且还偷窃了非洲人的精神生产。
非洲人的音乐变成为美国的爵士音乐,非洲人的舞蹈变成为美国的摇摆舞。那才真真正正地起了质变。这儿表现出了帝国主义的穷途末路。尽管具有革命性的艺术形式,一落到帝国主义者手里,便成为穷途末路的东西。
这儿也提出了一个教训:有有力的形式而无革命的内容,那是不成其为艺术的。或者更可以这样说:内容十分反动,形式却十分有力,那就会愈加助长内容的反动。
但是,今天黑人的艺术应该是革命的艺术。这艺术是从火热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非洲是革命斗争的一个焦点,非洲的革命艺术自然会有着灿烂的前景。
当然,这情况并不限于非洲,凡是解放斗争、革命斗争最强烈的地方,文艺的成品也就最能够达到艺术的高峰。越南南方的《南方来信》,不是又一个证明吗?
《赤道战鼓》和《南方来信》受到人民大众的热烈欢迎,决不是偶然的。大家要在艺术的享受中受到革命的锻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有雄心壮志的革命人民,只要“加强民族团结,坚持长期斗争”,总会使天地日月彻底地更始一新!
一九六五年三月四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