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行船靠舵,跑车靠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07
第6版()
专栏:贫农下中农风格赞

行船靠舵,跑车靠鞭
春草
“行船靠舵,跑车靠鞭。”这是河北省承德专区话剧团演出的《青松岭》开场白中的一句话。
的确,大而至于一个国家,小而至于一个工厂、一个公社、一个生产队、一个部门,都好象一只船、一辆车,它驶向哪里,要由舵手和掌鞭者来决定。因此,舵和鞭都应该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
《青松岭》的故事,是围绕着一个暗藏的漏网富农和贫下中农之间争夺一根鞭杆子展开的。一根物质上的鞭杆子,值不了多少钱,但它代表的,却是坐江山的印把子,航船驶向哪里的轮舵。
阶级斗争是尖锐复杂的。敌人不会在自己的脸上贴上标签,他们总是披着各色伪装到处活动。而在人民内部,也有一些人还有着旧思想、旧意识,敌人会利用他们。对于这些纷繁复杂的现象,我们只有保持明亮的眼光、锐敏的嗅觉、清醒的头脑,才不会上敌人的当。
《青松岭》里的生产队队长周成,是个阶级观点模糊、失去了警惕性的同志。他总认为别人赶不了这山区的大车,只有那“老把式”——从外地搬来的钱广才行。而这个漏网的富农,却把这辆大车偷偷地赶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只是在贫下中农的坚决斗争下,敌人的面目才被揭露,鞭子才被夺了回来。
说来凑巧,《青松岭》在北京演出前不久,我在一月二十日的新疆日报上,翻到一篇《夺鞭的故事》的小通讯。说的是吉木萨尔县国庆公社跃进四队副队长刘德全,把赶车任务交给了有技术、假装积极的地主分子。当地的贫下中农对这很有意见。贫农宋德山说:“不行!我非把鞭子夺回来不可。”“我来?车,不会我可以学。我就不相信不让地主来?车,车就会停下来。”《青松岭》的作者住在河北,《夺鞭的故事》发生在新疆,两地相隔,真是迢迢万里。可见:阶级斗争的规律,在天底下都是一样的。
前面不是说阶级斗争很复杂、社会现象很纷繁吗?这用不着怕,尽管敌人狠得象狼,猾得象狐狸,但是,既然他们的本性不变,也就会露出马脚来。《青松岭》里的老贫农张万有,早就觉得那个漏网富农不对劲儿,跃进四队的贫下中农,也发现那个假装积极的地主分子赶车“套的迟、装载少,不爱护套具,还不把鞍子备好,故意整辕马。”这就是敌人马脚露出来了。只要我们警惕性高,跟踪追击,就能叫敌人的原形毕露。天下万事万物尽管五光十色,却都有一定的规律,而这规律是可以认识、可以把握的。
在实际工作中,怎样认识和掌握阶级斗争的规律、击败敌人的进攻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走阶级路线——在农村中,就是坚决相信和依靠贫下中农。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说:“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我们有些同志偏偏忘记这个道理,看不起贫下中农。他们不懂得,即使是生产任务,也要靠走阶级路线才能完成。我们的贫下中农,由于过去的历史环境的限制,固然有些技术还不会掌握,但是,他们有的是当家作主的革命志气。有了这种志气,特别是,又有党的领导,那么,技术是可以学会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敌人是可以打败的,工作是可以做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