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电白变成了“电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1
第2版()
专栏:

  电白变成了“电绿”
  本报记者 张家昌
二月的电白,处处是一片新绿。城镇、村庄,田野、丘陵,除了茂盛的庄稼,就是碧绿的树林。
八年前,一九五七年春天,我路过电白县中部丘陵地区,那时,路旁幼弱的新树,对比着远处水土流失严重的崩山烂岭,成了这里很稀罕的“宝树”。据同车的当地人说,解放初期,电白县南部沿海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滩,北部是光秃秃的山岭。全县三百多万亩土地,仅有两万亩树林和七十五万亩没有保障的耕地。缺树,缺水,农业生产很不发展,电白县特别显得“一穷二白”。近几年来,“白茫茫”开始变成“绿葱葱”,“一穷二白”的面貌也大有改变,电白已经逐渐成为“电绿”。
我们骑了自行车,在南海公社沿海的防护林带转了一整天。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在这三十八里长、二百米至一千五百米宽的整整齐齐的树林里,到处都是那样地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儿零零乱乱的枯枝败叶。电白县委的同志说:枯枝和败叶,是社员烧柴的主要来源,各生产队都派专人负责积扫。电白县这地方,不产煤,而多数山头、丘陵,过去被雨水冲刷得草木不长,所以民用烧柴很缺。最近几年,当全县六十多万亩的林区形成以后,光剪枝和积扫残枝败叶,就基本上解决了全县严重缺乏燃料的难题。现在,全县已有三分之一的大队烧柴自给而有余。过去烧柴最困难的沿海二百零八个大队,有六十一个大队,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就不缺烧柴了。
烧柴问题的解决,为电白县解放了大批劳动力,投到农业生产中去。过去,电白县沿海地区的群众,几乎每天家家户户都要抽出一个劳动力去为柴禾奔忙。据南海公社调查,这部分人,过去几乎占了劳动力的三分之一。南海公社炮台大队贫农社员蔡茂胜的妻子,感慨万分地说:结婚二十多年,天天四出打柴;直到这里造成了林以后,才从打柴生涯中解放出来。现在,她已成为一个主要农业劳动力。一九五六年,南海公社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九千三百三十六个,到一九六四年,就增长到一万二千九百个,其中由过去打柴解放出来的妇女就有三千二百七十多人。南海公社的劳动力充裕后,就有可能更好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精耕细作。
在电白县中部的丘陵地区,据当地的老农谈:这里过去水土流失很严重,山上不长草,山下没有树,处处是千沟万壑的崩山烂岭,红泥水长期冲刷山下农田。过去,他们单纯地筑谷坊、修沙坝;大雨一来,谷坊塌了,沙坝垮了,水土照样流失。以后,他们总结了经验,采取以种树为主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保持水土。现在很多山上,树木已有丈把高;同时,还建立了果园,开垦了梯田。环山修筑的谷坊和沙坝不再塌垮了,已经控制了整个中部地区三百二十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的四分之三。光这一项,就保护了九万亩农田;其中的八万亩有可能由单造田改为双造或三造田。此外,还有七千亩过去被红泥水冲刷的农田恢复了耕种。旦场公社蕉子大队,基本上绿化了境内的一百四十五座荒山,使水土不再流失,使五百多亩长期以来被红泥水冲刷破坏的农田恢复了生产。这个大队去年的粮食亩产量,已由造林前的二百斤提高到九百斤。
电白县南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生产,过去长期遭受风沙袭击,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风吹流沙遮住天,多少良田变沙滩。”南海公社的大部分农田由于风沙为害,一直到一九五七年,无法改进耕作技术。群众往往采用最原始的撒种方式进行耕作,因而产量很低。还有部分农田因遭沙压而长期废耕。造林以后,风沙被遏制了,全县因沙压而废耕的农田恢复了一万多亩。南海公社还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改进了耕作技术,水稻平均每亩产量也由过去的二百斤提高到去年的六百斤。
植树造林以后,全县地下水位也提高了,气候和土壤也变好了,为进一步办好水利和促进粮食增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最明显的是旦场公社蕉子大队赤石坡一带的农田,一九五四年中等旱情,挖井一丈五尺深才见水;而一九六三年大旱,他们只挖七尺深,水就源源涌现。造林绿化后,降雨量也增多了。南海公社,过去尽是流沙海滩,筑了堤,开了水渠,很难固定。造林绿化后,土壤发生变化,兴修了一条一千多米长的堵海引水渠坝,再也没有出现过倒塌现象。现在,全公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田实现了自流化灌溉,并且免除了咸潮的威胁。
水、土、林是农业生产的几个基本条件,它们是互为作用的。最近几年,电白县由于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尤其是突出地抓了造林和修水利,因而农业生产大大地向前发展了。从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全县粮食作物连续五年增产。一九六三年,这里连续九个月不下雨,粮食产量仍然比一九六二年提高百分之九。去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一九六三年增产百分之十三多,是五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一年。主要经济作物花生,除一九六三年受灾保产外,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四年都有所增长。这个县一九五七年还需要国家调进大米二千万斤。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年年有余粮交售给国家;到一九六四年,平均每年上调给国家九百万斤大米。他们上调给国家的花生油,也由一九六二年的二百万斤增加到一九六四年的四百万斤。
经过十年的辛勤栽培,树木长大成林了,农业稳定增产了,电白的人们进一步征服自然的信心也更加坚强了。(附图片)
广东电白县南海公社造林,已成林的面积达一万四千多亩。这是木麻黄林区一瞥          本报记者 张家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