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织布机旁三姐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3
第6版()
专栏:春潮遍地

织布机旁三姐妹
  北京第三棉纺织厂 印秀华
今年三月一日,离上班还有一小时,穆春福就特别高兴地把当天人民日报第一版上登的旅大市金州纺织厂两位织布工人主动画出布上的疵点,努力减少疵布的事告诉了满淑敏。到晚上,李宗秀来接班,她又赶紧把这份报纸给了李宗秀。其实小李早已在食堂墙上看到了这条消息。她们为什么对这两封信会有如此大的兴趣呢?原来她们三人近半个月来也在坚持做着和这几乎是相同的事。
满淑敏、穆春福、李宗秀是三个年青的姑娘,除二十四岁的小满是一九五八年进厂的外,其他二人都是一九六二年进厂的新工人,年纪还只十八九岁。她们同机台而不同班,去年五月,她们组成了“三姐妹”,经常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在思想上互相交心,互相帮助,拧成一股绳。在技术上又能互相协作,交接班互为双方创造便利的条件,因而她们的生产效率提高得很快。
今年二月厂里掀起了生产新高潮,为了厉行节约和有效地提高产品质量,织布车间重又强调除了五个小疵点和十二根纱可拆可修外,其他一概不能拆不能修。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不拆不修制度呢?因为拆和修不是从积极提高技术、提高质量,从防上着手,而是从消极的事后处理上着手,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过去这个制度一直难以坚持下来,主要是一部分职工有单纯追求指标的思想,不去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
当车间重申不拆不修的制度之后,“三姐妹”就开了一次碰头会,她们共同提出要抛开个人利益,坚决执行这个制度。她们说:“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绩,不能光追求统计表上的成绩。”过去她们也提过挑战,表过决心,可是就不敢提出不拆不修。自从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和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她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小穆还在日记中这样写着:我过去为什么不坚决执行这个制度呢?就因为考虑个人。这是在生产中的两种思想斗争。这次,我应该下定决心,听党的话,坚决抛开个人利益。只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依靠领导、依靠集体,什么困难也可以克服。
在丙班的一次比武誓师大会上,“三姐妹”中的大姐满淑敏也不甘落后,鼓足勇气上了台,表示决心坚决执行这个制度,她们班的工会主席立刻夸奖她说:“对,做得对,应该这样。”
二月十八日织布车间掀起生产新高潮后的第一天,也是“三姐妹”执行不拆不修战役的第一天。这一天,满淑敏上夜班,半个工作日过去了,没有出次布,但正要吃工间饭时,在一台织布机上出现了一个挑花次布。“不拆!”小满把刚要伸出去的手往下面一压,牙齿一咬,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姿势。第二天,不幸又出了一个挑花次布,这时小满的思想负担很重,今后天天出挑花次布怎么办?下班时,无精打采地走出了车间,她吃饭也感到不香了。恰巧这天过党的组织生活,学习徐寅生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别的同志一边念,她就一边想:徐寅生同志打乒乓球,当第一局、第二局都打输了,可是人家不灰心,能抓住对手要害,最后取得胜利。我是一个织布工,打了两天战役,输了两局,为什么就没有信心了呢?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吗?讨论时,她忍不住抢着发了言,检查了自己不应该有灰心的情绪,表示一定要向徐寅生同志学习。以后几天,她生产时更加仔细了,全神贯注地注意检验经纱的疵品,注意抓羽毛纱。每时每刻她总是认真地走巡回,有空就把二十四台织布机梭箱边上毛刷上的回丝拉干净,并且总是提前三刻钟上班,早早做好准备。后来,她的次布终于大大下降了,半个月来只出了两次挑花次布。
小李也采取了和满淑敏同样的措施。她并且和装纬工配合好。半个月来次布反而比拆修时少了。小穆技术好、动作快,但是她眼睛不太好,易出次布,小李总是提前来,做好自己的准备后,就帮助她一起走巡回、验布面。
共同的战斗任务,使她们“三姐妹”变得更亲了,正如小穆说的:“咱们虽然是三个班,但要象是一个班一样。咱们虽然是三个人,但要象是一个人一样,每人都要为三人着想。”因此,她们之中谁出了次布,大家都焦急,赶快互相找原因。
执行不拆不修制度以来,从表面看来,她们的次布增多了,但从实质上看,她们捉疵点的技术是提高了,次布是减少了。现在,她们正满怀信心地要争取在生产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