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毛主席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且听:新愚公畅谈移山——厉家寨贫农社员座谈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4
第2版()
专栏:

  毛主席说:“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且听:
  新愚公畅谈移山
  ——厉家寨贫农社员座谈纪要
  本报记者 于德
厉家寨,山东莒南县大山人民公社一个大队,座落在三山五岭两河之间,以劈岭填沟、改造穷山恶水,而得毛主席的赞许:“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八年前的事。
最近,厉家寨贫农十数人座谈“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建
设社会主义的法宝
刚从水库工地回来的贫农厉月玉兴冲冲地说:“俺这个大队强兵强将全在水库上,山坡挖了窑洞,住在那里,吃在那里,劲头噢噢的,一定要把龙潭水库修好。前几天,我领的那个队叫人拉下了,我想了一夜,第二天对大伙说:毛主席说咱厉家寨是愚公移山的好例,咱能不能把愚公移山的劲头拿出来,赶上去?这一说可真灵,小青年噢的一声起来了,棉裤一脱,棉袄一摔,到收工时候也不收工。我只好把车子拦住。有时候拦也拦不住,只得板起脸来说:再不停,我可要批啦!没几天,俺这个队到底赶到前面去了。”
党支部书记厉日耐说:“毛主席愚公移山的指示来了以后,俺的劲头更大了。这几年又搬掉了八个岭头,填平了九道大沟,二十九道小沟,拔掉了五十多个石砦子,三千三百亩地整治好了两千七。去年,每亩收了六百多斤粮,历史上头一回。”
被称为“农民诗人”的老贫农厉守禄,讲述了五队改造石人顶的情景。他说:“为啥叫石人顶?因为这个岭上全是一个个大石砦子,老远望去象石人。五队有二十二亩地在这里,是些啥地?有诗为证:石人顶上旱涝岗,石头渣子种谷粮,耕地碰断犁,锄地叮当响。五队怎样治这个岭头?五十六个人有的填沟,有的翻地,有的专门对付石人,一锤一锤、一钻一钻往下砸,大的就用炸药轰。铁匠炉也搬来了,一天到晚叮叮当当不断,镢头磨短了,接上一块,锤把折断了,换新的。岭头上,火光闪闪,炮声隆隆,烟雾腾腾。十冬腊月,冷风刺骨,可是大伙忘了冷;手震开了口子,也顾不得痛。一直干了两个半月,岭顶铲平了,石人搬了家。改造以后的石人顶怎样?也有四句顺口诗:石人顶上变良田,耕地锄地不困难,红草棉槐金镶边,水土保持万万年。二十二亩地整出了三十四亩,原来亩产花生米四五十斤,现在增到二百二三十斤。”
贫农、第二队队长厉复文:“这两年也摊上不少灾害,可是,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能顶住。比方一九六三年那场大水,把河堤冲开一道三百米长的大豁子,四十多亩好庄稼眼看一水漂,大伙着了慌,七八十口子冒着大雨跳下水,手扯手地把豁口堵住,再用树枝、麻包护拦,很多人把披的蓑衣也填了进去。站在水里的人,就象一条人字堤,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坚持到夜里下三点,溜溜站了十五个钟头,饿了就啃点煎饼,到底坚持到把河堤修补起来,四十多亩庄稼到底护出来了。”
贫农、农民科学研究员厉守福:“愚公移山,科学也是一座山。以前种地,哪里知道什么氮磷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现时也懂了。再说治虫吧,地上虫倒好办,地下虫就难治。前几年东大岭上的地不敢种花生,种上就喂了?蝈,连种子也拿不回来。开始怎么治也治不绝,可我就是不死心,成天琢磨,干活时,翻出?蝈就仔细端量,有一次我捉了两只?蝈,一大一小,都给它捏上药,小的立时完了,大的半天也不在乎,从那回我知道了药治小不治大的道理。后来我又看出来,花生结果以后,?蝈吃的膘满肉肥,很抗药;刚开春的时候,?蝈刚冻了一冬,又黄又瘦,不抗药,这样又知道了个治瘦不治肥的道理。经过几年的摸索,到底把它治绝了。”
对待大自然要
积极进攻
什么是愚公移山精神?贫农青年厉宝林说:“就是要有决心。有了决心,就能叫大沟闭门,崖头搬家,石头开花。在治岭整地当中我就试出这么个门道,有时决心不大,手就软了,石渣子地就特别硬,镢头就是不往里扎;决心一大,石渣子地就软了,镢头刷地就劈进去了。所以俺这里有句话:千条困难,一条决心。”
在治岭整地中被称为钢六队的队长厉永谦说:“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有一股子狠劲,革半拉子命不行。拿栽树来说,前些年,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治山不见绿,年年栽果不结果,就是不狠的缘由,有人栽,没人管,有心下蛋没心抱鸡。当时看,成绩不小,以后看什么没什么。现在好了,狠了狠心,从各队抽了几十人,搞了个林业专业队,山上山下全管起来,不几年就会见效。”
厉日耐:“要狠,就得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治一亩好一亩,治一片好一片,不能两个拳头一齐伸,零打碎敲。拿葡萄山的治理来说,过去是一到冬天就拿几个人去弄一弄,一到雨季又冲了,年年闸,年年冲,山下的地年年受害。一九六三年,全大队六百个劳力全拿了上去,集中搞了六天,在山腰修了一道围山河,山上山下,谷防、塘坝、沟头防护配成了套,这一来,水土保持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厉月举:“决心也好,狠劲也好,都说明对待大自然不能光招架不还手,要积极向它发动进攻,这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厉家寨在一九五九年以前,一直是攻,产量也步步提高;后来有几年攻的不起劲,只是培培地埂,招架防守,产量也就跌下来。这几年又大干起来,治山治水治田,产量又上去了。”
找经验、找教训,虚心学先进
厉守福:“移山要摸山性,治水要熟水性,要是蛮干一气,愚公就真的愚了。要摸透大自然的脾气,就得不断找经验、找教训。山怎么搞,水怎么搞,长远的怎么搞,眼前的怎么搞,长年的怎么搞,季节性的怎么搞,都得有个安排。总的说,办社会主义就得有个大头脑。这几年厉家寨也不断总结,有经验,也有教训。”
大队长厉月举介绍治岭整地的过程,来说明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前进的道理。他说:“起初是迭地,把土往一块迭一迭来加厚土层。搞了一气,地越迭越小,大伙说:一亩薄地迭三年,围着锅台打转转。这个办法否定了。后来是深翻,增产效果显著,可是山水一来翻多深冲多深,保不住水土。后来听人说:种地没有唇,跑了金和银。唇就是地埂,我们在深翻基础上采用深翻整平培地埂。培了地埂还是常倒塌,地里沿经常涝,我就跑到地里蹲着端量,又把塌地埂的地方挑开来看,这才找到病根。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地上地下两平,地上是梯形,地下也是梯形,地上倒流水,地下也倒流水。去年以来,又在地埂上压了棉槐和红草,一来保护地埂,二来增加收入,大伙把这种地的特点归纳成这几句话:上沟下埂两条线,排水沟水簸箕能排能灌,底上两平倒流水,红草棉槐金镶边,双保险的稳产田。”
厉月举:“还得不断学习别人的经验。经常和人家作个比较,一比就会看出问题来。前些日子到黄县参观了下丁家大队,听人家一介绍,心里就扑通扑通跳,跳什么?咱还没人家富。再到人家山里一转,到人家社员家里一看,更是没的说没的道了。往回走,我想了一路,结果找出了两大差距:一个是水,一个是多种经营。回来以后就集中火力搞这两条,兄弟爷们一商量,龙潭水库就开工了,准备今春修好库,明年配套放水,百分之七八十的地就可以浇了,又在葡萄山下栽上了两万多棵花椒树,大山脚下也栽上了栗子、黄梨、蜜桃,还买了四头奶牛。这样搞它几年,也会赶上去的。”(附图片)
沂河上即将建成的葛沟引沂闸,可使三十多万亩涝洼地变成旱涝保丰收的水稻田。 本报记者 李汉孝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