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从谷粒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5
第5版()
专栏:科学小品

  从谷粒谈起
  黄超武
印度尼西亚水稻专家雅古斯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和研究,培育出一种大粒品种的水稻。这种稻种的谷粒,长达十六毫米,约等于一个普通橄榄核那样长。去年八月底,雅古斯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特设的会场银幕映出了这种特大谷粒的幻灯片,引起了与会各国农业科学家的兴趣。
关于如何培育大粒品种的水稻,广东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也做过一些研究,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青年水稻研究工作者杨明汉就曾用三排种和意大利粳稻杂交,育成了一个名叫“三意”的大粒品种,每千粒重五十克,一万粒谷就有一斤重(普通品种要二万粒谷才有一斤重)。此外,肇庆专区农科所对天鹅谷种用老秧和多施磷肥,海南金江公社社员王秀和用水稻杂交的方法,都育成了“万粒斤”水稻。他们培育大粒种的方法和雅古斯的相似,都是选择谷粒较大的水稻品种进行培育或作亲本。经过多年对大粒性状进行选择,或用大粒品种不断回交,使谷粒不断增大并且遗传下来,从而得到谷粒硕大的新品种。
“万粒斤”水稻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不是一定比普通品种高,目前还不能肯定。根据以往的试验,所有的“万粒斤”品种都是粒大而每穗粒数不多的。这个现象,可以这样来理解:水稻的叶片是养料的制造工厂,谷粒就是贮藏养料的仓库。叶片面积有一定,所制造出来的养料分量也有一定,而贮藏养料的仓库——谷粒是与此相适应的,这构成了水稻本身物质分配的一种协调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多粒的稻穗,谷粒不会很大,而谷粒大的稻穗,则粒数不会很多。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大粒品种的研究对实际生产毫无意义。构成水稻品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穗数、粒数和粒重(也就是粒大)。在水稻的这三个经济性状中,粒大的性状通过杂交较易遗传下来,是使水稻增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是,水稻的穗数、粒数和粒重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有没有可能打破这种制约,使水稻在谷粒增大的同时,不减少穗数和粒数,使产量达到新的高度呢?从理论上说,并且也由部分实践所证明,这是可能的。但必须做好下面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让水稻得到充足的养分;一是进行一系列改变水稻器官的生理功能,如适当扩大水稻叶片面积和加强茎秆、根系等等,以增大水稻吸收、制造和输送养分的能力。不过改造水稻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水稻研究工作者都在研究试验中,还没有得到完满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