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认识要经过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7
第5版()
专栏:

认识要经过反复
  ——学习毛主席关于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
  李连文
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即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和反复认识的过程。
毛主席在讲到认识论问题的时候总是一贯地强调这个思想。
《实践论》深刻地、全面地、系统地阐明了这个思想。
首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需要反复。在不断的实践中,感性的东西“反复了多次”,才能引起认识过程的飞跃,产生理性认识。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
其次,从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又需要反复。“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因此,常常要加以部分地改变,有时是完全地改变。“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再次,对一个过程的认识,在它已经由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的时候,对于这一过程来说,是完成了。但是,当客观过程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人们的认识也应该跟着推移和转变。这又是表现了认识的反复。
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概括认识的过程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人们的认识的反复的总的情景。
在《矛盾论》中,毛主席从另外的角度阐述了认识需要反复的道理。“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从对一个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来讲,从认识一个方面,到认识另一方面,到认识矛盾的总体,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毛主席又从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方面深刻地发挥了认识论的这个基本思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这里,我们可以懂得,不仅个人的认识需要反复,就是一个集体的认识、群众的认识,同样也是需要反复的。
最近,周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报告中又说:“毛主席常常告诉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这里,毛主席用极精炼的语言,深刻地概括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认识的问题,决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一次完成的事情。自然界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永不停止,认识中的矛盾斗争也永不停止。我们永远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而是要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不断地向新的水平和新的领域前进。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反复的历史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把什么事情都看成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都是没有矛盾,都是永远不变化的。他们根本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是把认识看成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而是把认识看成对外界的直观的、照相式的反映。这样,他们就以为,对什么事情,或者是不认识,或者是一下子全部认识,而不知道认识是一个在反复实践中由浅入深,由一方面到更多的方面,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看法,不能说明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因此,也就驳不倒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并且由此他们自己也走向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样才真正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这样,就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谬论,给了工人阶级一个用以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和认识的过程,这从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在自然科学上,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经过了长期的、多次的、反复的实践,才得到证明。有许多在一个长时期中被认为是绝对不可逾越的真理的学说,当人类的实践发展到新的水平时,被新的学说所代替或发展。从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再到现代的宇宙学说;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今天的量子力学;从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微粒,到现代的核子物理学:都是这方面有名的例子。在哲学史上,从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到十七、十八世纪的形而上学,再到唯物辩证法,也是人类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就拿马克思主义本身来说,它也是经历着不断发展的过程。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曾经概述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发展史:一八四八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这里指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但还没有指出解决这个任务的方法。一八五二年在《拿破仑第三政变记》中马克思总结了一八四八年到一八五一年法国革命的经验,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但是,还没有指出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它。一八七一年巴黎公社革命以后,马克思进一步得出结论说,无产阶级应该用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来代替被打碎了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这段历史生动地说明了,马克思是怎样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于因实践条件的限制暂时还不能解答的问题,从来“没有陷于空想,而是期待群众运动的经验来解答。”(《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第四○五页)如果我们温习一下列宁如何在进一步总结革命的新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的基础上,怎样一步一步把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推进到新的高峰,那么我们对于认识随实践而发展的道理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毛主席关于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这一重要思想,对我们实际工作有很大的意义。这可以从多方面来说。我们从自己的工作中,体会到下面几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既然认识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深入到群众斗争的实践中,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实行“蹲点”,认真地反复地经历从物质到精神,再从精神到物质的过程。如果高高在上,只凭道听途说来的一些印象就做判断,或者虽然也下去看看,但是只是站得远远地望一望,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粗枝大叶,这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的。
第二,既然认识是需要不断反复的,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努力防止我们认识的片面性。在认识了问题的一个方面之后,还应该继续认识它的对立面,力求在矛盾的总体上把握事物。列宁曾经把认识比做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形曲线,如果把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片断加以绝对化,不再循着认识的曲线前进,而是把片断的认识当成直线,引申下去,那样就会走上脱离客观实际的唯心主义。我们时刻注意,把客观事物一分为二,在对立统一中认识客观事物,并且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认识,那就可以避免片面的、绝对化的认识。
第三,既然认识是需要经过反复的,那么,我们就必须重视总结经验的工作。做一段工作,就总结一段工作的经验,反复不断地实践,反复不断地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符合客观实际。只做工作,而不总结经验,就会使我们在继续实践中盲目地重复过去的错误,同时不能自觉地运用成功的经验指导下一步的工作,继续在黑暗中摸索。不应该把总结经验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事,以为已经有了经验,今后就不必再不断地对它加以补充和发展了。不顾实践的发展,老是凭着旧有的一点经验办事,不去注意总结新的经验,这就会犯狭隘经验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之所以是错误的,不在于有经验,而在于把有限范围内的一点经验到处套用,把它推崇为永恒的绝对不变的至高无上的真理,而不懂得,人们的认识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四,既然认识事物需要一个反复的实践过程,那么,我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时候,就不应该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自以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做出了成绩,原来的设想实现了,这的确是证明了我们认识的正确。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中又往往是有缺点、有错误的,这也就说明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而是同时包含着错误的。一有了成绩,就看不到缺点,自以为百分之百地绝对正确,这是不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的。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还应该看到,革命形势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的,人民对我们的工作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新问题是不断出现的,我们面前总是有未被认识的领域,需要我们做新的探索。
第五,懂得了认识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就能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在遇到暂时的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至悲观失望,而能够再接再厉地勇敢地继续斗争下去。因为,既然正确的认识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也就是说认识的错误、暂时的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没有暂时的失败,就不会有最后的成功。失败,固然证明了我们的认识中有错误,但是暂时的失败还不能证明我们的认识全部都错了,更不能证明我们斗争的方向也错了。毛主席说:“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一四九一页)这个逻辑,不仅适用于说明人民革命斗争的总的趋势和规律,其基本的精神同样也可以说明我们一切革命工作的规律。因此,在我们遇到暂时的失败的时候,只要我们善于找出失败的原因,继续去实践,在反复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反复地调查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就能够逐步取得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取得成功。如果有人把一切革命工作都设想成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一点波折,要求我们的认识永远百分之百地绝对正确,那么,当工作中一旦在局部问题上犯了错误,遭到暂时失败,他就会以为全部都错了,把暂时的失败,当成了永久的最后的失败,把事情看成一团漆黑,一无是处,因而失掉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继续前进的勇气。这种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而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六,既然认识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虚心向群众学习,并且善于听取别人不同于自己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要总是自以为是,而从不“自以为非”。不要因为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就轻易地否定别人的和自己不同的经验和知识。因为,认识的正确与否,是要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印证的。有时候,初看起来是错误的东西,后来经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有时候初看起来似乎是正确的,经过实践的验证,却是错误的,有时候由于自己的地位、经历等方面的局限性,使自己的经验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别人的意见和经验,正好是反映了问题的另外的侧面。因此,多听听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并且不断地回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就能逐渐克服自己的片面性,达到比较全面的认识。多数人的意见要尊重;也不能因为是少数人的意见,就根本不听。固然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比较正确。但是,也有许多时候少数人是正确的,特别是对新的事物往往开始总是少数人先认识的,然后多数人才能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忽视了少数人的意见,就会限制了我们认识向新的高度前进。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善于把别人多次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汲取过来,同自己的经验加以对比,进行分析,再拿到实践中去验证,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取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少走弯路。
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认识需要经过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多次反复的伟大思想,把它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不断地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分析矛盾,总结经验,胜不骄,败不馁,并且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快地取得正确的认识,更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原载《前线》一九六五年第五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