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一颗红心》的诞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7
第6版()
专栏:

  《一颗红心》的诞生
  刘佩珩
山西省临猗[yi一]县郿鄠[méi-hù 眉护]剧团演出的《一颗红心》,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维护集体利益的饲养员许老三的形象。从剧本内容到演员表演,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们一种清新的感觉。
这个剧是怎样诞生的?山西省临猗县郿鄠剧团的同志回答得好:农村现实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若关起门来坐在剧团里硬编,一辈子也写不出这样的戏来。这几句话确实是他们的经验总结。原来,这个县剧团十多年来上山下乡,一直坚持演出现代戏,大小剧目上百个,却没有自己创作的,都是从别的剧种或兄弟剧团移植改编的。当时县委曾几次提出:你们不能只吃现成饭,也要自己创作。于是他们就动手写戏,但是不了解深入工农兵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的道理,只是在县城里找个队干部谈上两三个钟头,或者看了一篇小说,就坐在办公室里编戏。他们虽然陆续写出了几个剧本,也想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新的英雄人物,却没血没肉不成个戏。结果群众不欢迎,演出几场,就自动停演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觉得小小的县剧团,既不象大剧院的水平,又没有剧作家,怎能写出戏呢?去年八月山西省晋南专区准备举行现代戏会演。县委又给他们出了个题目:咱们县那么多英雄人物,应该好好写他们,好好演他们。
当时县委同志特地给他们介绍了全县许多先进人物。临猗县槽头“十大状元”的模范事迹又激起他们写戏的热情。这回,他们接受过去的教训,再没有拿到材料就坐在房子里编剧。由剧团团长、导演等组成创作小组深入农村,到城西人民公社好义大队了解模范饲养员王传合的事迹。他们决心要在舞台上塑造出我们社会主义时代光辉灿烂的英雄人物形象。在动笔之前,他们又先后到三管庄人民公社陆喜营大队、牛杜人民公社裴家营大队访问了全县闻名的饲养员,为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当他们动手写剧本的时候,再不象过去那样“空想硬编”,而是如何选择素材,创造比生活更高的英雄人物形象。《一颗红心》的剧本写出来了。演出时,特意邀请贫下中农、老饲养员和基层干部观看,又召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有些人说,这个戏反映了现实生活,唯独剧中许老三这个人物腰板不硬。临猗县城关公社有位饲养员看完戏也说,戏中的队长凭白无故地让许老三停职,他一句不吭,挟着铺盖就走了,叫我可不行,非和他讲个道理不可。
为什么没写好许老三这个人物呢?许多观众的反映引起编剧人员的认真思考。他们决心第二次下农村“落户”,到贫下中农群众中找答案。在城西人民公社好义大队里,他们跟老贫农王传合一起喂牲口,当谈起这段戏时,王传合却说:“队长撤你职,你卷铺盖就走,光知道委屈难受,一点儿斗争性都没有。要我就不这么办。你撤我的职,我自己可没寻思我被撤了职,还要找领导上说说”。原来,王传合过去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这时,他们才发现编剧时以自己的思想感情代替了剧中人许老三的思想感情,没有抓住老贫农真正的思想本质。在富裕中农潘发家抱着个人私心趁机当上饲养员时,剧中过分强调正面人物许老三含冤受屈的悲愤心情,不仅没有斗争,还表现出一副好心肠,盼望潘发家把牲口喂好。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看到的贫下中农却不是这样的态度。这时,编剧人员才深深体会到深入生活也有两种态度,是抱着写戏的目的下去单单搜集材料呢,还是投身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贫下中农建立起阶级感情?没有阶级分析观点和阶级感情,又怎能在舞台上塑造出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呢!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剧本进行了修改,演员也受到了教育。扮演许老三的演员李英杰深深感到,现实生活中的王传合不就是剧中许老三那样风格高尚的老贫农吗?从此,他常常是演着许老三,想着王传合,对扮演的人物有了阶级感情。在台上演出,他的心也实了,胆也壮啦。尤其是在许老三被撤职后深夜去探槽的一场戏中,李英杰通过台步、表情和那发自肺腑、深沉抑扬的大段独唱,揭示了剧中人许老三一心为集体的宽阔胸怀,显示出老贫农的坚强性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