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舍身为国 永垂不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19
第5版()
专栏:

  “舍身为国 永垂不朽”
  董存瑞生前亲密战友
  特等战斗英雄 郅顺义
董存瑞同志为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壮烈牺牲,这是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革命者学习。可是,冯定同志却说这“只是一种正义的冲动。”这是对革命英雄极大的诬蔑!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为董存瑞生前的战友,我抑止不住内心的愤怒。我们必须对冯定的这种谬论,给以严肃的批判。
我一参军就和董存瑞同志在一起,直到他为革命壮烈牺牲。我认为董存瑞同志舍身炸碉堡的壮烈行动,绝不象冯定所诽谤的那样,“只是一种正义的冲动”,而是董存瑞同志革命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刘少奇同志说:“人的言论行动,都是有人的思想意识来作指导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隆化战斗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董存瑞同志是在一切“为了新中国”、为了“建立一个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完成“舍身为国,永垂不朽”(朱德委员长题词)的英雄壮举的。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四日下午,隆化战斗打响的前一天,我们连召开了“挂帅点将”大会,大家一致选出六班长董存瑞当“爆破元帅”。指导员说:“我也同意。董存瑞同志不仅爆破技术好,而且战斗决心大,这几天,他已经四次跑到连部来要求爆破任务了。”这时,董存瑞同志显得非常激动,他站了起来,又一次向大家表示了决心:“……为了给牺牲的同志报仇,为了给千千万万老百姓报仇,为了全中国的人民都吃饱穿暖,我们坚决响应党的‘五一’号召,打响头一炮。这回我把生命交出来,保证打伤不下火线,打死也别把我拉下战场,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五月二十五日,天一亮,战斗就打响了。董存瑞对我说:“咱俩都是党员,党交给的任务,今天一定要完成。”我说:“对,我们一定要配合好,坚决完成任务。”当我们完成了干掉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四个炮楼和五个地堡的任务后,中学外侧旱河上的桥形碉堡里,突然响起了机枪声,封锁住我们冲锋的道路。指导员考虑到我们已经连续执行了几次爆破任务,就想叫别的组上去。董存瑞一听就急了,几乎喊了起来:“指导员,我是同志们选的爆破元帅,隆化没解放,我的任务就没有完成!”任务终于被他抢过来了。我们互相配合着,向桥形碉堡扑去。离碉堡不远,我狠狠地甩了一捆手榴弹,趁这个机会,董存瑞几步就窜到了桥下。可是,他在那里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一个支放炸药的地方。正着急,只听冲锋号响了,桥形碉堡上的砖头,一块一块全捅开了,六挺机枪一齐向我冲锋的战友们射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董存瑞猛地举起炸药包,但见导火索在嗤嗤地冒烟,我心一惊,可了不得啦,这不明明拿身子当炸药架吗!我赶紧站起来,没命地朝他跑去,心想找个东西把炸药支住,还没等我跑到,就听见董存瑞朝我厉声喊道:“卧倒!卧倒!”接着,他又迸全身力量,喊了一声:“为了新中国,冲啊!”话音未落,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炸药爆炸了。……
董存瑞壮烈牺牲了。是什么力量使得他面对死亡而毫无畏惧呢?“为了新中国,冲啊!”就是最响亮的回答。我们的英雄在这一瞬间所想到的,既不是什么“将一己的利益和大众的利益进行详细的比较、考虑和选择”,也不是什么“正义的冲动”,对于董存瑞这个模范共产党员、伟大的革命战士来说,为了人民的革命事业,他早就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了,鼓舞他的,就是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伟大理想,支持他的,就是争取战斗胜利的坚定信念。董存瑞同志这种崇高的品质,就是平时也处处可见。在部队向隆化进军的途中,他就曾不顾危险,从大火中抢救过老乡的孩子。在日常一些细小的事情上,他也总是处处把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有一次,班里有个同志用了老乡的柴禾烧洗脚水,董存瑞知道后,就在班务会上狠狠地批评说:“我们是为了人民的解放来打仗的,宁可自己吃苦受罪,也不能侵犯人民的利益。”那些年,部队整天行军打仗,生活十分紧张艰苦。可是,不管战斗多么激烈,行军多么劳累,我总是见他乐呵呵的。在他思想上,找不到一点点个人的小打算,他常说:“我就是一个心眼儿,怎么多消灭敌人!”
树有根,水有源。董存瑞同志这种高度的阶级觉悟和伟大的革命精神,正是党的培养教育和革命的实践锻炼的结果。他在少年时代,就饱尝了阶级苦、民族恨。一九四五年,他才满十五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里,他战斗勇敢,进步很快,立过好几次大功,一九四六年就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时,他向党组织表示决心说:“遇事先别想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了叫受苦人再也不受苦,都过上好日子,建立一个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我愿意把这一辈子都交给党。”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董存瑞同志献身革命的决心,是早就下定了的。董存瑞的一生,清楚地告诉我们,英雄,绝不是象冯定所诬蔑的那样,只靠一时的“正义的冲动”就可以出现,相反,英雄的道路,正是一条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努力锻炼,自我改造,逐渐成长的艰苦道路。一个革命者,只有真正这样去做了,他才可能在遇到需要踏踏实实做一个螺丝钉的时候,成为雷锋,遇到需要舍身炸碉堡的时候,成为董存瑞;在平时成为模范,在战时成为英雄。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还想再问一下:是什么思想使得冯定对我们的英雄大肆诬蔑呢?我们在他写的同一本书的另一节里,找到了答案。他说:“个人为了大众而牺牲,直至牺牲生命,这并不是经常需要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如果首先自己不能活,那么怎样能够为大众服务呢?”原来,冯定就是用这种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活命哲学”来理解我们革命战士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之心,来度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之腹,这样,他当然是怎么理解也理解不了,怎么解释也解释不通的。
我们无产阶级正在进行的革命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为了取得胜利,付出一定的代价,直到必要的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怎样看待这种牺牲呢?毛主席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难看出,在生和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个问题上,冯定同志背离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是多么遥远!当然,我们赞扬这种为人民利益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绝不等于提倡无谓的牺牲。毛主席还教导我们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要付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这就是我们对待牺牲的态度。还以隆化战斗来说,当总攻的时刻已到,冲锋号声响起的时候,我军象潮水一样向敌人冲去,敌人的桥形碉堡里,六挺机枪同时开火了,这时,片刻的犹豫,将会是多少战友的牺牲呵!董存瑞毅然地牺牲自己,换得了整个隆化战斗的最后胜利,换得了更多同志的保存,这个牺牲是完全值得的,是“重于泰山”的。我认为每个革命者,都应该象董存瑞同志那样,当革命需要我们为之流血牺牲的时候,就毫不勉强地自觉地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这里,我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一点经历。就在董存瑞牺牲后不久,我们又进行了昌黎战斗。当时,上级命令我们班将一连敌人压缩在一个大院里,不许跑掉一个人。敌人这么多,要是冲了出来,我们这几个人是顶不住的。怎么办?我又想起了董存瑞,要是他在这里,会怎样呢?一定还是那句话:“就是死也要完成任务!”这样一想,我脑子就冷静多了。我记起了首长平日的教导:“我们不但要和敌人斗勇,还要和敌人斗智,要千方百计地消灭敌人。”现在敌人还摸不清我们的底细,可不可以一个人闯进去威逼他们投降呢?当然这样做是危险的,但是,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这却是完成任务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是不这样,放跑了敌人,又会有多少人民要遭受他们的残害呵!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觉得自己纵然一死,也象董存瑞一样,是完全值得的。我对自己说,这正是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向董存瑞同志学习的时候了。时间也不容许我更多地考虑,我下定了决心,就对副班长说:“你们守在外面,敌人要是乖乖地缴枪,万事全休;要是硬往外冲,你们先别管我,膛里有子弹,枪上有刺刀,哪样方便来哪样,一定要坚决消灭敌人!”交代完,我端着冲锋枪,“腾”地就闯进了大院。敌人万没料到解放军竟敢一个人闯进来,一时慌了手脚,我趁机指出他们已陷入了包围,又一再讲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终于迫使这一百四十多个敌人缴了枪。这些年来,经常有些青年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得你这样勇敢呢?”我总是说:“在旧社会我是个深受剥削压迫的穷木匠,是共产党、毛主席拯救了我,教育了我,是董存瑞鼓舞了我,使我变得勇敢。”事实也就是这样:当你真正把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死,看成是理所当然和最大幸福的时候,你就会有百倍千倍的勇气,面对着死亡;你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智慧,迎接着困难;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你的前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战争年代,如果没有无数的象董存瑞那样的革命先烈,以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忘我战斗,新中国的诞生是不可能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就不需要了吗?显然不是这样。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也仍然需要我们在必要时,象向秀丽、欧阳海那样,勇敢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需要我们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的利益:需要我们为了共产主义的建设事业,自觉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切,都是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的表现。这种革命的自我牺牲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就是彻底革命的精神,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它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董存瑞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刘耀南 丘正泉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