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有革命思想 有文化知识 有生产技术 江苏四十万农中学生一心建设新农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1
第2版()
专栏:

有革命思想 有文化知识 有生产技术
江苏四十万农中学生一心建设新农村
本报讯 江苏省农业中学的四十万毕业生和肄业生,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劳动和工作得很出色,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人们给予他们以这样的评语:“一颗红心务农,一套生产技术,一把清爽算盘,一手好文好字。”
江苏省一九五八年开始创办农业中学,七年来,已经培养出大批毕业生和肄业生。他们离开学校以后,绝大部分参加了农业生产。有些还在生产队、共青团、民兵连、民校等各方面担任工作。据金坛县不完全统计,这个县的农业中学毕业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担任了生产队长、会计、记工员、保管员、排灌手、耕读学校教师等职务,社员们十分喜爱这些朝气勃勃的新农村的建设者。他们之中,不少人被公社评为生产红旗手、“五好”社员、优秀团员,出席了社、县、省的先进代表会议,有些人还被选为人民代表。
农业中学的学生生长在农村,学习在农村,和农村有紧密的联系,有亲切的感情,他们回到生产队,就一心一意为集体,全力建设新农村。邗江县施桥农业中学贫农出身的毕业生徐继顺,一九六○年毕业后先担任大队会计,不久被调到一个遭受严重灾害的生产队担任队长兼会计。他为了迅速改变当地低产面貌,从外地换回了几百斤水稻良种,下秧后,又带领社员,及时施肥、除草,加强田间管理,结果当年全队三百多亩良种田,平均亩产比当地一般田高出百分之六十以上。喜讯传出,附近许多生产队要来换良种,徐继顺就和大家商量,先人后己,良种稻一颗不吃,满足了邻队需要。
农业中学的学生,特别是贫农下中农出身的学生,阶级觉悟比较高,大都不畏艰苦,不嫌脏累,能上能下,事事领先。江阴县西石桥公社柏木大队十二生产队的何如大,一九六一年从农业中学毕业后,先在学校五金厂工作,后来被派到第十生产队担任会计。他一来,社员就对他说:“你年纪小,劳动不了,只要帮我们把账记好,我们不要你劳动。”但是,何如大却不要补贴。他住在贫农李产荣家,每天和社员一同出工,晚上记账。他管账基本上做到日清月结勤公布。第一年他做了一百二十个工。后来逐年增多,现在他全年能做三百多个劳动日。由于年年坚持劳动,各种农活都学会了。昆山县陈墓公社新丰大队六队的农中毕业生薛世雄,在远离村庄的一个湖中小岛上管理副业。他住在一间草棚里,白天劳动,夜晚看更,两年零四个月,无论冬夏晴雨,都守在岛上的副业棚里。薛世雄对集体充满热爱。有一次队里种好蚕豆以后,把多余的豆种分给了社员,薛世雄却把分得的豆种留着。过几天,他到田里察看,哪块地出苗不齐,就用自己的豆种补种上。他这种一心为集体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许多青年向他学习。
这批年轻人在劳动实践中,能虚心向老农学习,并且运用科学知识,结合当地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铜山县黄集农业中学毕业生李淑兰、李祥贞等,在生产队里组织青年科学试验组,在三亩地里用不同的播种、施肥方法,试种了四个不同品种的小麦,结果获得了丰产。
许多农业中学毕业生,还在劳动的间隙,积极学习并且开展教育、文化、宣传等活动。许多人常年坚持读毛主席著作。许多人担任着宣传员、读报员、故事员、业余民校教师,利用文化学习、读报、讲故事、教唱革命歌曲等多种多样形式,向社员们宣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伟大意义,向他们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和传授新的生产技术。
在农村里,很多基层干部夸农业中学毕业生是“好社员”“铁算盘”“贴心人”“放心会计”。广大贫农下中农对培养出这样学生的学校,更是赞不绝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