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学习与独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4
第5版()
专栏:短评

学习与独创
我国第一个片基车间设计的成功,再次证明在学习外国经验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我国过去没有片基工业,设计片基工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因此在这方面,我们首先应当是虚心学习外国的经验。但是应当怎样学习呢?能不能因为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就盲目地拜倒在外国经验的面前,全部照抄照搬,不敢越雷池一步呢?不能,如果这样,我们就不能设计出符合于多快好省方针的片基车间,而只能沿着外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就要落后。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能是既吸取外国一切好的经验与技术为我所用,又坚决剔除和改造那些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我们设计的工厂,在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展。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即使最好的外国经验,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毫无缺陷。比如按照国外片基工厂的设计资料,有一种三缸活塞泵,体积大而笨重,用料多,结构复杂,象这种设备是不是很完美了呢?它的体积是不是可以改小,结构是不是可以简化,用料是不是可以减少呢?事实证明是可以的,上海轻工业设计院的同志们先是蹲点,然后同上海有关方面协作,并且动员了九个机械厂的技术力量,作了十四次试验,取得了一百六十九个数据,历时近一个月,终于设计和制造出了一种重量轻,体积小,用电省,造价只相当于三缸活塞泵的六分之一的新型泵。就这一点说,不仅仅赶上了国外某些国家的这种设计,而且超过了它。
在国外经验中,也有一部分是属于另一种性质,即在国外的具体条件下,它可能是合理的,适用的,但是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它却是不合理不适用的了。比如外国的机器设备,是根据外国原材料的生产情况设计的,而我们设计机器设备,就要从我国原材料生产的情况出发。这次片基车间的设计中,在材料的使用方面和其它方面,也坚决摆脱了一些外国框框,取得了一些独创性的成就。这些事实都说明了,即使是象片基车间这类我国第一次自己设计的工程项目,只要敢于破除迷信,发扬创造精神,我们同样可以在某些方面赶上甚至超过某些外国的现有水平。
在学习外国经验上,要取得一些独创性的成就,是要付出艰巨劳动的,它确实要比照抄照搬费力得多。但是照着外国葫芦画瓢的那种省劲,其实是最大的不省劲,因为它会使我们的建设事业陷于落后和被动,这是一个有志气的革命者所决不愿意的。坚决走学习与独创结合的道路,发扬革命的独创精神,我们就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